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区人民政府 > 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索 引 号:    013033899/2023-9240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报告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生成日期:    2023-10-2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193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建议提案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193号提案的答复

田荣江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于后疫情时代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非常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现实意义。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代表的优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我区中小企业质量并举、能级跃升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坚强支撑。近年来,栖霞区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和基础,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制造业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堵点、难点,引导制造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先后培育了天加环境科技、中建五洲工程、康尼机电等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诺唯赞生物、美思德化学、江苏凯米膜科技等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政区4家)。此外,累计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家(行政区15家)。

一、主要做法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各级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开展“听企业家心声,帮企业纾困解难”集中走访服务活动,区政府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深入企业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办政企会客厅”“企座谈会”、商会会长沙龙、清亲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发改、工信、工商联、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推进中小企业问题解决建设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 (霞商馆)由区检察院、 区法院和区工商联共同设立法律维权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合规、法律咨询和商事调解等服务。

二是持续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对接政策。区发改、工信、科技、人社、税务、工商联等涉企部门通过企业服务线上线下平台,抓好国家、省、市、区各级助企纾困政策信息的细化整理和精准推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解读国家、省市助企纾困政策,区工信等8个涉企部门上半年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贯活动40余场,参与企业近3000家,面向全区中小企业发放《2023版惠企政策要点解读》《中小企业法律读本》等5000余本。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借助“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5· 10”中国品牌日、中国专利周等宣传平台,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举办线上大型专题培训讲座 12 场,设立宣传点位 50 余个,在全区营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资源整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吸纳20余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成立“区工商联金融服务联盟”, 开通“服务民企金融直通车”活动,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的金融服务。鼓励企业线上高效融资,截至目前行政区已有14052 家企业接入省金服平台,其中2104家企业成功获得3801笔授信,授信金额达125.2亿元。3召开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与会30家民营中小企业与驻区银行对接近2.3亿元的融资需求。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我区主导产业的信贷产品,区级金融服务平台栖融E”已梳理汇总近两百个信用类、抵押类信贷产品供有不同需求的企业对接选择为降低中小企业资金成本,2022年协助企业办理530笔民营企业转贷基金,总额达22.6亿元,今年1-5月累计使用金额达8.84亿元,同比增长9.51%。区科发公司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出资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累计出资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17支,总规模46.7亿元修订区级资本市场奖励政策,大幅提高企业在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补贴力度2021以来我区先后有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四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小微企业纾难解困的文件精神,从财税金融、稳岗就业、房租减免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稳经营、渡难关。累计为近千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共计6606.62万元。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政策。统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制造业发展相关资金,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级专项支持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对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等七个重点扶持的事项,落实“免申即享”。今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企业英田光学申报的“空间高速激光数传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资金1500 万元 。

五是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长。组织30家企业参加南京市专精特千企万校紫金行动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专场活动。依托“霞科行” 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 ,摸排企业技术需求并针对性开展产学研对接。2022年共举办校企对接、企业巡诊 、科技推广活动80 余场,促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 63 名技术专家走进95家企业开展技术诊断、成果交流活动,联合科技镇长团解决了南京柯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吸管成品视觉检测设备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积极组织驻区企业参与 2022 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 专利拍卖季”活动,征集技术需求并线上发布18条,举办线上线下对接服务活动 10 次,2022年共推动42项校企合作项目获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组织2022年区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工作,对12家高校、企业拨付立项资金150万元 。组织 2022 年栖霞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资金申报工作,对16个校企合作项目拨付奖励资金共计81万元。

六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吸引集聚人才能力。制定出台《紫金山英才•栖霞计划实施细则》,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引进培育科技顶尖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整合创新资源能力较强,对经济转型升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企业家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和最高300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于能够带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产业转型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450万元的资金资助。目前,栖霞累计集聚市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49人次。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重点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卡脖子”前沿技术和关键难题,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充分发挥省科技镇长团成员和市“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深化与中电科集团、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企业引才平台合作,推动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举办“栖引力”青年人才周、“创栖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重点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加速人才项目招引集聚。高标准建设紫东国际人才街区,构建入湾、在湾、出湾运营管理体系,成功吸引1000余名海外青年人才落户栖霞。提供人才精准购房服务,加快人才住房筹集,到2025年栖霞区将新增各类人才住房1.5万套。为人才申领紫金山英才卡,享受居留落户、社会保险、 文化体育、交通住宿等1860项服务举措。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着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把推动国家省市惠企稳企政策落地见效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加强配合协作,抓好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落实,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解读宣贯活动,让广大中小企业及时知晓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二是着力加强载体建设。加大腾笼换鸟和土地资源调配力度,探索多元都市工业发展模式全面摸清各街道、园区产业地块家底,加大存量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力度。力争3-5年内,9个街道和高新园盘整出至少1000亩的工业用地,建设100万平米以上的高标准工业载体,以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精密仪器仪表制造、系统集成与装配、个性产品定制等都市工业和服务型制造业为重点,招引200家左右具备“专精特新”潜力企业。

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培育。充分发挥驻高校人才、科研、技术等智力优势,进一步扩展对区内中小企业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面向企业推介科技成果资源、对接企业需求。努力协调解决突出难题,推动一批创新引领作用强、规模效益提升明显的企业向创新型骨干民营企业跃升,加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民营企业。立足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实务培训班、企业沙龙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升级、技术创新、融资发展等综合性培训,促进企业发展成长。

四是着力推进“智改数转”。全面落实《栖霞区智改数转三年工作方案》要求,聚焦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推动全区制造业“智改数转”。从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星级上云、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里,摸排潜力企业,培植标杆示范企业,力争创建一批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标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全区企业通过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发布融资需求,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对接办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互助基金,积极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创造条件,组织银企对接会,项目融资路演等专场活动,支持区内中小微企业申请“苏科贷”“苏信贷”“小微贷”等扶持贷款。实施重点培育计划,着重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

六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认真落实好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各类商务考察活动,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境内外产品技术交流会、展销会等市场开拓活动。大力扶持各类商会、协会等民间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积极为企业间开展商务交流营造良好环境,促成企业间的互助合作。广泛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大学行活动,组织区内骨干民营企业赴高校开展现场招聘活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与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等形式,广泛开展互动,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将人才留在栖霞。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栖霞民营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

20231023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