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区人民政府 > 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索 引 号:    013033899/2023-92416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报告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生成日期:    2023-10-2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33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建议提案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033号提案的答复

龚旭晟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栖霞区核心产业链招商引资政策提升,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核心产业链企业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办理经研究并综合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推进办以及栖霞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主导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速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以双链融合促进聚链成群,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一、聚焦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区紧紧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特色产业强链补链,推动AI+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渗透,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集聚区。

1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支持、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核心区,中国(南京)智谷持续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发展理念,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机制创新,促进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22年底已引育诺贝尔奖、图灵奖、院士、教授等为代表的著名人才超百名,集聚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20多个专业领域企业超400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322022中国(南京)智谷新引进人工智能重点项目42个,新孵化人工智能项目76核心产业收入80亿元核心产值占全市50%,带动相关产业规模700多亿元中国(南京)智谷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南京市以智谷为核心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最高、科研创新力最强、产业园面积最大、综合化配套最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之一。

2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是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区成长性好、发展活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有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企业930多家规上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其中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为207.74亿元,较2021年增长10.66%盛禾(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得2023年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百强,盛禾同时入选2023年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五十强,南京华威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科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2家企业斩获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科默同时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研发50

二、聚焦链式招商,推进产业强链补链

我区聚焦人工智能及生物医药地标产业创新招商模式一是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重点企业、扩大重点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老树发新芽链主式强链、补链招商思路,拓宽项目渠道,加强要素保障,通过政企联动,深入开展项目招引形成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供需合作协作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链集群发展二是打造资本招商、以投代招的招商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工场、奇绩创坛、真格基金等资本集聚效应,形成了共同选项目、共同投项目、共同招项目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本地优秀初创及人才项目获得顶尖风投机构的投资。依托仙林大学城科教优势,发挥智谷30家人工智能新研机构产投孵化作用,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落地转化一批具有原创性、自主可控的研究成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三是推动“会展、会议+招商”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会展、会议赋能招商引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目前,我区已成功举办交叉智能前沿峰会、全球人工智能大赛等系列会议赛事,连续五年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成功将中国(南京)智谷打造成为南京乃至全国AI地标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连续2年举办生物医药人才交流高端论坛——“羊山湖化学生物学论坛”,助力区域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召开科创江苏试点区建设发展大会,促成与省科技服务业研究会、省预防医学会、省毒理学会、省药学会4家学会,人工智能、新能源、中药产品研发与临床、助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4家专业科技服务团的签约合作

三、聚焦政策惠企,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推进中国南京智谷产业链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特色生态圈建设栖霞区这两年不断加大政策引领,密集出台惠企政策,通过“真金白银”让利于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2021年,我区发布了《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栖霞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关于促进栖霞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力求覆盖研发创新的全过程、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创新生态的全链条,提出20项具体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和金融支持。当年率先兑现恒道医药100万元政策资金,2022年兑现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科技项目奖补资金250同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家企业获22年省社会发展生物医药项目,项目资金1400万元,9家企业获市生命健康专项立项,项目资金800万元。

2022年,我区又出台了《加快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初步建成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创业、融资、上市一系列的企业发展内循环系统。打造投招联动的基金生态,目前已吸引奇绩创坛、丰元资本、真格基金、高科新浚等知名创投机构在智谷设立11支、总规模超30亿元人工智能类产业基金。成立经开区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支持智谷企业抱团出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合作、良性竞争,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成本。

2022,栖霞区更新完善《栖霞区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新科创22),明确对于南京市独角兽企业年度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奖励,瞪羚企业年度最高可给予500万元奖励。2022度累计下拨各级科技扶持资金1.78亿元,服务451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贷款,授信总额32.92亿元。同时,依托新港高新园和栖霞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小文下午茶”“智谷职通车”“星创荟图灵AI公益大讲堂等服务品牌,建立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网格化、滴灌式、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聚焦科技金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对接、产业与资本互动,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加强政银企交流合作,落实金融机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讨金融工作提升举措。2022举办各类融资对接30余场,全区银行机构存款规模同比增长15%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4.3%。鼓励企业线上高效融资,截至目前行政区已有14052 家企业接入省金服平台,其中2104家企业成功获得3801笔授信,授信金额达125.2亿元。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立足于探索新的科技金融招引渠道搭建投载资联动的创新资源互通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借助其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开发适合我区主导产业的信贷产品区级金融服务平台栖融E已梳理汇总近两百个信用类、抵押类信贷产品供有不同需求的企业对接选择。为降低企业资金过桥成本,2022年协助企业办理530笔民营企业转贷基金,总额达22.6亿元。三是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民间资本,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园区各个产业发展中,加速推进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科发公司与创业投资机构合累计出资设立了业投资基金17支,总规模46.7亿元,各基金共计完成投资项目173个,总投资额31.22亿元是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多次修订区级资本市场奖励政策,大幅提高企业在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目前我区共有境内外主板上市企21 家,新三板企业14家,股交挂牌企业110其中20212023年期间先后共有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下一步,我们重点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的难点痛点,在龙头企业培育、政策供给、金融对接上不断加大力度,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力度争取重大平台建设,培育链主企业、招引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内公共设施管理和服务平台,打造补资源、促转化、有影响的区域产业链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研究基础和载体支撑,提升领军型企业吸引力。开展龙头招商,吸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优质项目。梳理有潜力成为链主的本地企业,通过高校科研资源对接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加快向产业链核心和价值链高端跃升。

二是紧扣南京市产业定位、栖霞三圈布局,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融合。着眼南京市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特色的生物医药创新重镇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栖霞创新圈、孵化圈、产业圈优势,聚优聚强大学城高校学科资源、行政区载体资源、经开区产业园区资源,加快建设经开区1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加快生命园载体、楼宇、企业等在手资源“整体盘活”“腾笼换鸟”,以服务我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等做大做强为手段,进一步“聚焦本体、优化布局、强链补链”,优化升级栖霞创新药研发产业链。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的核心区进一步发挥智谷品牌效应。重点选择紫东创意园、兴智科技园、红枫科技园,进一步打造智谷产业地标,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平活动。积极对上争取,强化智谷对环主城东南科创带建设的支撑作用,围绕智谷大道形成了一带一区312产业创新带、经开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不断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示范场景加快落地,吸引更多企业和政策资源落地。不断提高中国南京智谷品牌影响力和业界知名度,助力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四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梯队加快成长潜力大、商业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成长型企业培育,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领军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完整的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矩阵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智改数转,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是加大对产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引导市场投资。聚焦解决金融链条的各种问题,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推进区级产业政策落地,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以及对投资基金促成我区产业创新项目落户我区的,择优给予一定奖励。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参股的方式设立产业专项基金,打造具有栖霞特色的基金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栖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栖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1023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