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33899/2025-39172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组配分类: | 消费市场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5-13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栖霞区市场监管局发布肉类食品消费提示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市场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肉类食品作为我们平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生鲜肉(如猪肉、牛肉、禽肉、水产等),还是预包装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等),它们都含有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铁、锌、B族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身体机能。
然而,肉类食品加工储存不当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如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标等问题,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储存、烹饪过程中需格外注意。
一、选购环节注意事项
(一)生鲜肉类选购要点
1. 感官辨识标准
(1)新鲜畜肉:肌肉呈均匀红色有光泽,脂肪洁白;表面微干不粘手,按压凹陷立即恢复;具有鲜肉正常气味,无酸败味。
(2)禽类鲜肉:表皮呈米色或淡黄色,眼球饱满,肉质有弹性,无污物残留。
(3)水产类:鱼体完整鳞片紧贴,鳃丝鲜红无异味;虾体透明有光泽;贝类外壳紧闭。
2. 购买渠道选择
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购买,同时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避免在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经营者或流动摊贩购买。
(二)预包装肉制品选购规范
1. 标签信息核查
(1)标签完整。食品标签应包含以下信息: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
(2)确认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在有效范围内,贮存状态符合标签上的贮存条件;
(3)标签中配料表的成分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建议购买首位为肉,而非淀粉、大豆蛋白等物质的食品。
2. 包装质量鉴别
真空包装应无漏气、胀袋现象;贴体包装要观察肉品与包装膜贴合度。
二、储存与处理规范
(一)科学储存方法
生鲜肉类:冷藏(0-4℃)保存不超过3天,冷冻(-18℃以下)建议1个月内食用。冷冻超过1个月后,细胞结构破坏加剧,营养流失增加,且可能出现细菌滋生风险。调理肉制品:按包装标示温度储存,开封后需密封冷藏。烹饪后的肉制品建议立即食用(2小时以内),不要长时间储存。
不论是熟肉还是生肉,都不要反复多次解冻。反复解冻的肉类被微生物污染风险倍增,营养与口感也大幅下降,安全风险显著提升。
(二)安全处理流程
1. 解冻管理:推荐微波解冻,不建议室温长时间放置;
2. 刀具砧板:生熟分开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
三、消费维权指引
消费者应保留购物凭证,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拍照取证并封存样品,可拨打12315热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常见误区澄清
1. “现宰热鲜肉”误区:猪、牛、羊等畜类屠宰后需经过僵直期(4小时)方可食用;在僵直期,肉类质地粗老坚硬,保水性低,嫩度差,缺乏风味,消化率低,不适于食用;此外,僵直期的肉类pH值较低,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保存贮藏。
2. “冷冻肉没营养”误解: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如铁、锌)在冷冻过程中相对稳定,不易分解流失。科学冷冻的肉类在短期内(如2~3天)营养价值与新鲜肉差异较小,规范速冻的肉类营养损失率<10%。
3. “颜色鲜艳即新鲜”误区:警惕使用护色剂的异常鲜红肉品。鲜肉呈鲜红色(畜肉)或淡粉色(瘦肉)、玫瑰色(禽肉),脂肪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具有自然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