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栖霞区遵循新时期治水方针,不断提升治水能力,多项工作获国家级、省级认可,市民群众水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水质提升标本兼治 水系面貌“焕新颜”。近年来,栖霞区紧抓全市水务建设的大好契机,开展河道治理、片区雨污分流建设,河道水体从量变到质变。先后完成262个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基本实现建成区雨污分流全覆盖,完成182个自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将村庄污水有效收集,累计完成40余条骨干河道治理,建成14条农村生态河道,河道行洪排涝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步打开河道滨水空间,通过水系贯通、中水回用等为河道引流补水,让河道畅快呼吸。
综合施策补短板 筑牢防汛“安全堤”。栖霞有29条区级河道、50条街级河道(含1座水库)、371条村社级河道,3个万亩以上大圩。栖霞区紧盯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补短板、夯基础,加速推进流域、区域性和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化建设,切实提升防洪排涝综合减灾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完成了43项涉水安全工程建设。2021年,栖霞区水务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汛抗洪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探索治水全新思路 源头把好“节水关”。栖霞区全力健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加强水源地管理与长效管护,维护饮用水水源地良好生态,筑牢饮水安全屏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探索丰水地区节水路径,创成主城区首家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区。积极举办内涵丰富的节水活动,在全区范围形成人人节水、爱水、惜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建一批河湖精品 全面落实“河长制”。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栖霞区把河长制进一步压紧压实,推动河长制工作高质量开展。
2021年,栖霞区全面启动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串珠成链、多点突破,建成11条全市示范幸福河湖,2023年,连线成网、全面提升,成功创建9条幸福河湖,其中纬地路景观河被评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计划到2025年,全区创建46条幸福河湖,形成涵盖城市和乡村河道、水库和湖泊等多个维度的幸福河湖格局。
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镶上美丽“绿丝带”。近年来,栖霞区全力书写“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答卷,努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自2021年7月开始,栖霞建立了长江栖霞段段格化巡查管理机制,按照每2公里设立一名段格员,建立区街村三级管理体系,共设立47个长江段格,5个段格长,29个段格员,栖霞区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出动巡查13676人次,巡查8981车次,巡查岸线长度约29369.9km。
下一步,栖霞区水务局将继续立足辖区水务实际,科学谋划水务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水务行业监管,以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