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看栖霞
高质量发展看栖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来听栖霞的回答!
发布时间:2023-12-21 09:57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2023年,栖霞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行政区、开发区、大学城融合发展大文章,以校地深度融合为引擎,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高地,栖霞交出这份“成绩单”。

三区联动体系,完善创新生态

栖霞大力实施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开发区产业圈的“三圈”融合发展体系。

2023年,为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争取各类科技扶持资金超1.1亿元,入库科小首次超2500家,比上年度增长超25%,高企预计净增65家,总数达980家左右。

以高校院所为牵引推动成果转化。驻区18所院校、7所科研院所潜心基础研究,奋力核心技术攻关,参与研制的悟空号、夸父号、羲和号探索太空奥秘。

聚焦6大产业、22个重点技术攻关方向,以校企合作助力三区企业成长壮大。2023年,高华、晶升、翔腾三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全区累计上市企业21家,其中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18家,高企12家。

提升“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运营效能,深挖企业需求,开展300余场“栖智荟”品牌对接活动,推动技术合作442项,实现交易金额3.39亿元,其中仙林大学城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125个,金额超5000万元。截至202311月底,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2.59亿元,比上年度增长42.3%

人才双向融合,激发创新动能

栖霞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图景,完善创新人才发展平台。

持续深化区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走访275家人才企业,吸引1063名海外青年人才申请入驻,开展创业辅导、职业培训、研习交流等活动120余场。

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栖霞团团员、“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等共124人次作为校地合作的联络员和组织员,引导支持135名高校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让产业一线与研发一线“双线”融合。支持64名高校青年博士和2300多名青年大学生到企业一线创新创业。

开展“院士暖心行动”,制作发放院士服务手册,为院士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提供专项生活配套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成立栖霞青年科技人才联盟,举办2023“栖引力”青年人才周系列活动,发布栖霞区服务高校青年人才若干举措。

平台共建共享,喜结创新成果

栖霞在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面探索一系列创新举措,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统筹布局全区55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其中14万平方米为高校科创载体,集聚各类企业12000余家。打造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两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枢纽样板,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建立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

全区集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各类平台225家,其中超150家为校地共建,南大、南邮、南中医等仙林大学城高校专家成为企业科研平台建设的主力。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共建市级新研机构57家。图灵、地理信息、先进激光、南邮信息等6家高水平新研机构在孵育引育、技术转移等方面成绩突出,连年绩效评估优秀。高校、院所和企业以科研平台建设为着力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硕果累累,2023年,36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累计16个重大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43亿元。

今后,栖霞将强化与高校院所深度对接融合,加快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和高质量重大创新平台,以政策激励和贴心服务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