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区人民政府 > 栖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索 引 号:    013033899/2023-9327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办理报告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栖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3-10-30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对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52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关 键 词:    建议提案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对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52号建议的答复

吴永杰代表:

您在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建议”,对我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针对建议办理,栖霞区发改委领导高度重视,协同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专门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办理,具体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碳中和、碳达峰工作战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栖霞区紧紧围绕省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统筹调度,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筹建栖霞区双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立足大学城科教资源、行政区环境配套资源、开发区产业聚集资源,坐拥华能金陵、大唐南京发电厂、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等重点能源化工企业及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双碳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一批双碳领域科研院所,在节能减排领域科创资源和产业规模上具备坚实的基础。双碳联盟集结了区内43家高校、双碳行业相关企业、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涵盖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交通、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将有效促进企业、高等院校、服务机构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推动新型电力理论体系不断建设发展。以栖霞区“双碳”联盟为基础,推动各会员单位不断构建新型电力理论体系,相关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江苏省双碳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京师范大学落地。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聚焦燃煤电厂低碳技术研究,CCUS碳捕集技术、清洁能源开发等先进技术开发应用,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实践样板。南京师范大学就储能融入整县光伏课题展开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大力推进“面向双碳目标的电力现货市场关键机理及容量补偿机制研究”课题。江苏联宏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南京大学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自应用以来,有效提升整体能效5%以上,用电量年均降幅7.2%。

三是统筹区域新能源要素保障工作。充分借鉴汲取六合、浦口、鼓楼等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经验做法,持续完善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集中连片屋顶光伏项目整体打包备案模式,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提前介入、主动沟通,多方面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强化服务效能提升,为新能源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全区191 家公共机构开展现场调研,逐步摸清各单位能耗数据、建筑物分布、建设年代和基本结构及载重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制《南京市栖霞区整区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方案》,为全区整体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逐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牢牢把握“智慧+节能”新模式,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光伏发电”试点,为节能低碳示范单位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注入新活力。根据区纪委监委办公区干部职工实际需求,与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光伏发电车棚”一个,面积约600 余平方米。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原则,优先满足区纪委监委办公区工作生活用电。并网发电近两年来,共发电17万余千瓦时,节约电费10.8 万余元,实现办公区域绿色用能。与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在南京市金陵小学两个校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效覆盖面积达1.1 万平方米,吸引企业资金314 万余元,装机容量744.4KW,年发电量达75万KWh,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下一步,全区将继续就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持续发力。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加强梳理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关于“双碳”技术成果及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双碳”技术攻关“头雁”效应。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双碳”产业创新联盟能效,建立“双碳”技术交流平台与沟通机制,增强低碳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三是优化配套服务,推行创新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碳市场、碳普惠等多方机制,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保障企业达成减排指标。四是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把握绿色发展机遇,展示企业低碳创新技术成果,吸引更多外部优势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低碳生态”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绘卷。

南京市栖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26日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