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33899/2023-93487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报告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栖霞区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3-10-31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25号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建议提案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郑敏代表:
您在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全过程“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服务机构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服务内容已经较全面的涵盖了助餐、助医、上门探望、上门护理、精神关爱、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等多个方面。然而一些服务需求频次的变化往往受季节因素、气候因素及不可抗力的影响持续波动,使得机构在人员安排、物资调配时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冬季助餐需求大增,伴随临时上门需求增多,使得餐食配送压力大、人员抽调困难等。
落实情况: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区始终坚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道“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中心9个,街道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个,中心厨房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2个,银发助餐点140个,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发助餐点社区全覆盖,中心厨房、日间照料中心街道全覆盖。为政府养老扶助对象中“五类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和紧急呼叫服务,为独居老人建立基础档案,定期随访,签订“四方协议”6880份。助老服务项目由“五助”发展到“十四助”, 健身、娱乐、康养、学习等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初步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二、服务项目虽然丰富,但从老人生活需求的角度来看,仍旧存在部分过程不能闭环、部分服务颗粒度不够细、部分惠民信息触达度低、部分项目时间窗口短的情况,全过程全覆盖的力度有待提高。
落实情况:为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和发展民生。我区建立了“栖彩颐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按照老人需求,围绕“三级”“七色”“三分”精准养老服务与管理,实施老年人按服务对象分“乐享”(政府购买服务)“乐活”(基础服务人群),“乐助”(互助式养老,即普通服务人群)三级管理,按老年人能力等级赋予老人“枫红、香橙、杏黄、枣绿、李青、梅蓝和桑紫”七种颜色服务标准,实现老年人分级照护、服务内容分类管理、社会组织分业服务的“三分”精细化管理。在精准识别老人需求基础上,按照老人需求,动态、实时和精准化供给,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提升辖区内老年人颐养满意度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
三、“智慧养老”服务现在基本已接入社区网格群,但对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在智能设备自主使用方面受到的挑战还不能较好应对,使得机构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模式都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落实情况:我区坚持“着眼长远、科学布局、统筹推进、有序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按照项目运行规律,有序和合理推进工作,始终将老人的需求、感受和意见放在首位,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2020—2022年累计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935户。探索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159张,让老人不出小区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养老机构专业的服务。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相比于其他养老组织首先是信任的优势,物业作为小区的运营管理者,和居民日常联系较多,彼此之间更为熟悉,这就为养老服务引进小区打下基础。物业还能对老人的需求精准把控。物业社工对老人更熟悉,可以相对准确掌握老人的需求,便于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物业24小时不离小区,能为老人提供更为便利和快捷的医疗、保健等服务,对老人的紧急求助也能够快速解决。在此基础上,为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新局面,2022年我区打造“栖彩颐养-智养小区”养老模式,通过老人家庭场景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智能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对接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加强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依托智慧网络平台和相关智能设备,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栖霞民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
202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