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燕子矶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激活平安建设、小区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上好安全生产“必修课”,让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基层治理关乎着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安全生产,则是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燕子矶街道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动一系列消防安全隐患清除行动,围绕居民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施工工地、“厂中厂”等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确保辖区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住宅小区的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燕子矶街道积极开展“拆窗破网”专项行动,对辖区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安装设置不当的防盗窗进行大面积拆除、整改。在这过程中,为化解群众的疑虑,街道组织相关科室、社区、派出所成立专项小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上门宣传,通过谈案例、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详细分析防盗网、铁栅栏等障碍物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重点讲解了拆除、“开口”的必要性,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上演幸福生活“变形记”,让基层治理加速“蝶变”
打好环境“底子”是做好基层治理最关键的一步。街道按照“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的目标,对辖区生活环境开出“改造良方”,组织社区志愿者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让辖区上演“变形记”。
今年以来,街道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持续开展和燕路沿线整治,联合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等部门,对晓庄地铁站2号口、吉祥庵地铁站1号口、晓庄地铁站4A、4B号口分别建设非机动车停放点,新增非机动车停放点2000㎡、可容纳近600辆非机动车停放,并在和燕路沿线两侧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500处,有效缓解停车难,实现从疏通“单环节”到打通“全链条”,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同时以和燕路为中心,对两侧行知园路、联珠路、神农路等路段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常态化整治;充分发挥“铁脚板”精神,加大对公交站台、地铁站、农贸市场周边的巡查力度,做到主次干道沿线违章小广告即现即查即清;定期对接有关部门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市政设施的养护。今年以来共处置和燕路沿线占道经营类问题200余件,清理违规小广告168处,集中整治车辆违停10次,清理沿线垃圾23处,用实际行动真切地回应了群众的诉求,有效改善了辖区环境面貌。
建好民生关怀“新阵地”,让基层治理贴近民心
燕子矶街道秉承“助残、惠残、强残”的理念,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高质量打造“残疾人之家”服务新阵地,贴近民心,为辖区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就业等多元化服务,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燕子矶街道残疾人之家”康复站建立起医疗、康复、托养、教育和就业相结合的助残服务体系,将机构康复有效地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残疾人在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的同时,可以同步参与到残疾人之家举办的辅助性就业项目中去,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取合适项目实现自身就业。“燕子矶街道残疾人之家”通过文体活动、康复训练,给予特殊群体理解、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在友善的氛围里逐步改善身体机能,心情愉悦,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越来越多的人从这里“起步”融入社会,展现自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