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统筹资源建立“市一区一街道一社区一网格”五级联动机制,将力量下沉落在实处、数字赋能跑在前面,打造上下联动、多元共治、智慧同行的治理新生态。
力量沉到“关节”,赋能基层更精准
组团服务提效能。与市数据局“双结对、双促进”,成立“民生诉求观察点”,利用1234数据捕捉热点诉求,精准投送、预警集中工单。携手市规资局、城建集团等15家市级部门开展“幕燕行知”先锋服务,在幕府401智慧舱、燕知汇等园区“现场接单”问题16个,辅导政策32项,建立“无人机飞手培训”等跟进专班4个,助力载体招引、优化营商环境。
对症下药除病灶。15个社区积极对接区检察院等8个区级部门,针对具体难题“靶向发力”,在南化新村社区共建“解忧杂货铺”,破解老旧小区矛盾多、专家少的问题;在吉祥庵社区打造“红色小屋”,破解厂居社区老人多、互动少的问题;与燕子矶新城项目共研、人才共育,推进“青蓝工程”年轻干部培训,破解干部综合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一线发力惠民生。街道领导班子带头下沉联系社区网格,领办攻坚突破“一件事”11个,当年完成率73%。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拆窗破网、防汛抢险、集中选房一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
资源通到“枢纽”,叠加效应更凸显
汇聚服务热点下沉。打造集成资源包,向群众问需、向共建单位问计。整合南财党委统战部、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力量,开展“三进三连”(进园区连发展脉络、进社区连民生需求、进校区连成长成才)、心血管疾病防治等项目;联合南审统计科学学院、南京银行、南京证券等单位走进园区,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贷款贴息。高校圈、医疗圈、金融圈延伸触角、圈圈相容,从需求终端充沛社企专业力量。
联动执法力量下沉。完善“预吹哨、常报到”机制,与燕子矶派出所、幕燕公司三方设置江岸“联动共治点”,集聚治安、执法等力量,快速响应现场诉求,前端处理问题纠纷,规范管理蓬勃夜间经济;市场、物业、环保多部门联合社区,提前介入网格巡查,从源头优化餐饮油烟矛盾处理,整改预警问题场所6个,未雨绸缪将矛盾化于诉前。
链接文化资源下沉。集中高校、平台、企业等7家单位启动首批“共享课堂”项目,精准匹配群众需求,下沉“幕燕行知”子路线阵地点位,将“共享授课员”转化为“网格辅导员”“理论+实践”双课堂提供数据安全、3D打印等21类“共享课包”,累计服务居民600余人次。
智慧融到“末梢”,基层减负更务实
“一网统管”激发数据动能。链接市数据局、区数治中心资源打造“一网统管”平台,通过北斗地图、智能社区六大功能模块,空间化人口、房屋等城市数据1.5万条,让城市部件成为智慧管理“零件”可感可及;导入2.8万余条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据、动态更新,数据支撑捕捉经济脉动;人口数据和功能标签同步推、实时查,减轻“信息多头”负担。
场景扩充优化智慧治理。充分链接各层级各部门端口,接入1839路视频监控,引入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放等算法,锁定行为、动态捕捉、固化证据、联动处置同步完成;打造“电动车全链条一件事”治理场景,7万余辆电动车“入云进网”,试点应用“电动车检测”“烟火感知”等算法,推动专项整治智慧化、系统化,减轻“治理低效”负担。
模块细化打破信息壁垒。以民生需求为开发源头,优化细化资源渠道、数据链路。在吉祥庵、燕子矶社区试点“尊老金一张表”,小切口、快步走,逐项联通政法、公安、民政、卫健等关键民生数据渠道,减轻“投入消耗”负担;改造祥和雅苑社区核酸小屋,打造全区首家智能化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新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