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群体依法维权能力,马群街道聚焦返城务工人员法律服务需求,以第十九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为契机,创新打造“四心”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打造“知心”普法矩阵
依托“报网台微”全媒体平台,专题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契约精神及新修订《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核心条款,针对劳动权益保护、工伤保险等高频咨询领域制作普法短视频、案例图解。线下以“学法促稳定 助力新发展”为主题,开展“送法三进”专项行动,组织法律顾问深入企业车间、建设工地、务工人员集宿区,通过情景剧展演、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农民工厘清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双线普法覆盖辖区37个工地及重点企业,发放《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手册》2000余份。
多元协同联动处置,构建“安心”解纷机制
深化“1+N”部门协作模式,联动法院、司法所、人社所及行业调解组织建立维权快速响应机制。对简易劳资纠纷实行“分级诊疗”,通过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方式48小时内介入;对复杂案件启动“法援直通车”,联合劳动仲裁部门开辟速裁通道;针对群体性纠纷建立“三同步”工作法,实现隐患预警、联合处置、跟踪回访闭环管理。活动周期间成功化解劳资纠纷21起,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83万元。
全域覆盖精准服务,畅通“暖心”维权通道
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务工人员专项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模式,对薪资纠纷、工伤认定等事项实行“容缺受理、优先审查”。组建8支“流动法律援助队”,在12个社区巡回开展法律咨询。创新“云上法援”服务,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提供24小时在线答疑,形成“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累计接待务工人员咨询176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件。
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筑牢“放心”预警体系
组建由党员律师、社区法律明白人构成的法治体检专班,对辖区56家建筑企业、制造工厂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排查,针对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等12个风险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建立“双清单”预警机制,动态更新企业用工规范清单和务工人员诉求清单,通过普法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前置化解矛盾。同步开展“遵法守信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完善民主协商机制,从源头减少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