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栖霞区西岗街道在桦墅村启动“政校村商”垃圾分类共建行动,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政府引领、多元共治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本次活动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联合村委会、仙林高校志愿者团队、商户和村民共同发起,标志着桦墅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从单一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型升级。
政府搭台构建治理框架。栖霞区西岗街道立足“指挥中枢”定位,通过搭建“移动环保站”“生态教育线”等载体,将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活动现场由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和南京财经大学志愿者团队带领游客开展“乡村游览+分类实践”;通过与幼儿开展“捡拾分类挑战赛”实现环保意识浸润式培育。据统计,当日发放的300余份垃圾分类指南,200份可种植再生种子作为环保奖品凸显乡村环保特色理念。
多元主体激活治理效能。桦墅村村民以“生态账户积分制”深度参与,商户探索出可复制的绿色转型样板。民宿“不老传说”率先打造厨余垃圾分类闭合生态链:通过厨余垃圾有机转化技术实现“餐桌-菜园”循环,日均处理厨余垃圾约6公斤;将咖啡渣二次开发为咖啡皂、香薰蜡烛等文创产品,带动环保主题团建增收15%。
长效体系巩固治理成果。栖霞区西岗街道下一步将建立“三化联动”机制:依托仙林大学城设立环保实践基地,深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推行商户“绿色星级”动态评定,对达标商户给予经营扶持;完善村民积分兑换体系,新增农资服务等实用兑换项。通过建立“分类-减量-再生”全链条,降低桦墅村垃圾处理成本。
栖霞区西岗街道通过找准各方利益交汇点,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共促共赢,在实践中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栖霞智慧”。下一步随着“垃圾价值链”的延伸拓展,这幅“政校村商”共绘的绿色图景,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