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篇 -
科技助力,共克时艰。“疫情”期间,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线上平台推出技术创新线上服务指南,通过提供线上服务工具、公众号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服务方式助力各类技术供需主体及相关单位顺利开展工作。
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开播“线上公益视频课”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创新发展为主轴,为中小企业提供“免疫力”提升培训(涵盖研发管理、创新管理、知产融资等),产业创新讲坛,技术转移知识提升专业课程。在2020年活动共举办23场,参与企业2000多人次。
- 资源篇 -
汇集全国资源,彰显创新实力线上平台入库各类科技成果17,088项,全年新增1103项;技术专家1076名,全年新增409名;科研平台206 个,全年新增70个;企业需求506个,全年新增264个。
- 布局篇 -
深耕区域市场,构建纵深服务体系。在栖霞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基础上,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栖霞分中心三方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20年新增东南大学达成三方协同创新合作,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
充分赋能第三方机构,扩大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入驻“霞科行”平台的高校院所、技术服务商、技术中介等技术转移第三方服务主体提供需求预测、精准获客等服务,构建良好的服务环境,帮助服务主体更好地依托平台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构建赋能型平台体系,提高平台活跃度。2020年以来,共有5家机构加入霞科行。
- 活动篇 -
加强创新要素流动,推动产学研合作。累积开展20余场产学研相关活动,包括技术诊断与难题对接等活动形式。通过举办技术诊断会为提高高校和企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校企产学研对接,推动驻区高校资源走向企业,充分将栖霞区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栖霞区在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线上线下相联动,创新培训提高企业能力。2020年,霞科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技术合同培训活动、行业分享会、服务沙龙活动等培训活动,通过公益分享激发栖霞区相关企业创新思考。
l成立产业联盟科协,打造栖霞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10月19日,南京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联盟科协成立暨南京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峰会成功举办。联盟科协的成立,将承载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新期望,带领企业踏上新征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服务篇 -
深入到企业,服务结硕果。全年深入走访企业199家次,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知识产权、政策应用、技术交易等指导服务。全年促成6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139家企业提供高企申报现场核查指导服务工作。截至2020年12月,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线上交易签约额达到1.66亿元,全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60亿元。
- 政策篇 -
兑现专项政策奖励,释放科技资源活力,分别对相关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理人、科技联络员、企业科技专员发放奖励金额共计192.46万元,激发了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上各环节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充分释放驻区科技资源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
- 案例篇 -
实现产学研合作,助推企业发展。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拥有丰富科技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团队,帮助区内众多企业对接区内外优质科技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现产学研合作,得到广泛关注。
- 品牌篇 -
专注技术转移,持续耕耘厚织。2020年,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运营管理单位——栖霞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获得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一等奖。
创新模式促发展,示范效应引关注。“霞科行”创新的模式和做法、技术转移转化成效受到了社会各方特别是高校技术转移部门、科技中小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一致肯定。2020年共接待参观来访15批次。
展望2021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要素融合、功能完善、运行高效、交易活跃的区域技术市场转移体系,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崛起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强链补链,深化开放创新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