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是这样出台的
发布时间:2021-03-08 10:48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2月23日,在南京市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就最新出台的《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详细介绍了政策的制定过程、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制定过程:三大重点,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杨学鹏介绍,在“2021年版100条”形成过程中,南京市紧扣“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总体思路,充分借鉴两个“100条”制定和落实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吃透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对标世行标准、国家评价、省考体系,聚焦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动集成办理和“异地通办”等最新改革要求,结合南京市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和具体任务,不折不扣推动落实。二是锚定市场主体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作为升级营商环境政策的切入点,对企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予以逐一回应。同时,对执行效果欠佳的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三是吸收标杆城市新经验。既注重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充分吸收北京、上海等领先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又注重总结提升、自我完善,全面总结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从基层改革实践中提炼创新举措,着力形成一批具有南京特色的目标任务,保持政策措施的领先性。

基本内容:六个方面 “一业一证”“城市合伙人”等制度多措并举 。据介绍,“2021年版100条”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主要是在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简化企业登记、注销手续。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主要是探索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做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三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主要是建设“宁企通”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建立“城市合伙人”制度,加强政企互动。四是创新要素保障方式。主要是加强土地、人才、融资等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五是落实法治保障配套。主要是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实现纠纷多渠道、“一站式”解决,压缩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六是推进改革集成试点。主要是在江北新区等板块探索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将试点效果较好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主要特点:三大创新,江北新区先行先试。杨学鹏表示,纵观南京市出台的三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第一个100条主要围绕优化再造企业办事流程,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上下功夫;第二个新100条主要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2021年版100条”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2021年版100条”作为政策升级版,更加强调政府自我革命、主动作为、优化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比如,部分企业反映,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信息闭塞、难以及时获取发展机会的现象。在“2021年版100条”中,南京市专门提出定期发布南京“机会清单”,收集和发布城市投资机遇、投资需求,助力企业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会,参与城市发展。再比如,部分企业反映部门职责不清、管辖争议等疑难复杂问题难以解决。在“2021年版100条”中,南京市将“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延伸到企业服务,实行重点问题跟踪督办,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

二是在政策举措上,更加重视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2021年版100条”围绕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堵点”“痛点”寻找突破点,更大力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比如,南京市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兑现的研究,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解决企业对政策“不知晓、找不到、不会用”的问题。再比如,目前企业开办已经实现“当日办结”,但变更及休眠方面的需求仍未完全满足。在“2021年版100条”中,南京市专门提出试行企业经营范围全类登记制和企业“休眠”制度,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免除后顾之忧。

三是在政策落实上,更加重视先行先试、引领突破。“2021年版100条”更加突出以先行先试作为推动政策落地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双区叠加的优势,推动“信用+承诺”建设项目绿色直通审批等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各区也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领域的改革试点。我们将定期对试点情况开展考察和评估,将试点效果较好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引领突破,推动南京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经验,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