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8条首创,46条领先!南京为这件事再出“100条”
发布时间:2021-03-08 10:50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版)》。自2018年9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到2020年1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再到“100条(2021版)”,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创新举措。

前两个“100条”积“牛力”,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持之以恒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政策的标尺和执行的水准衡量了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竞争的软实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自2018年起,我市已连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两个‘100条’,推出了‘企业开办零成本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拿地即开工’等一批改革措施,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南京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会“说话”,据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介绍,两个“100条”实施以来,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约85%,企业平均报件材料减少约44%。企业一般程序注销材料由5件压缩至3件,简易程序注销材料由5件压缩至2件,市本级企业简易注销即刻办理,户均注销时长约为1天。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类项目,精简了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9个审批服务环节。

南京电力在全国首家上线转供电加价查询程序,保障中小微企业足额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国内率先将低压客户接电容量由160千瓦提升至250千瓦,并延伸投资至客户的计量箱,实现低压客户接电“零”投资。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优化成效明显,“南京特色”也非常鲜明。

据介绍,我市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抓手,从2018年的“不见面审批”到2019年的“审批结果电子化”、“推进案件繁简分流”,2020年创新建立“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实现全问题受理、综合研判、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浦口区探索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江北新区以零售药店作为改革切入口,实现准入及准营,发出全国零售药店首张《行业综合执业证》。南京不断总结基层实践,研究提炼出一批成熟经验上升为政策层面加以推广,推动全市形成一批改革亮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受益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营商环境政策,南京2019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称号,其中“登记财产”“获得电力”“开办企业”等12个指标领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京在全省设区市中获评最高分。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南京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六名。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新要求,保障服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新追求,自去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制定工作。近日,《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

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2021年版100条”形成过程中,我市紧扣“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总体思路,充分借鉴两个“100条”制定和落实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对标找差”。

吃透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对标世行标准、国家评价、省考体系,聚焦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动集成办理和“异地通办”等最新改革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和具体任务,不折不扣推动落实。

锚定市场主体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作为升级营商环境政策的切入点,对企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予以逐一回应。同时,对执行效果欠佳的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吸收标杆城市新经验,既注重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充分吸收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又注重总结提升、自我完善,全面总结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从基层改革实践中提炼创新举措,着力形成一批具有南京特色的目标任务,保持政策措施的领先性。

据介绍,“2021年版100条”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主要是在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简化企业登记、注销手续。

2、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主要是探索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做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3、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主要是建设“宁企通”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建立“城市合伙人”制度,加强政企互动。

4、创新要素保障方式。主要是加强土地、人才、融资等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5、落实法治保障配套。主要是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实现纠纷多渠道、“一站式”解决,压缩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

6、推进改革集成试点。主要是在江北新区等板块探索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将试点效果较好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100条(2021年版)》中,8条属于全国首创,46条处于领先水平。随着《100条(2021年版)》的有效实施,该政策将“放”出市场活力、“管”出公平秩序、“服”出便捷高效,同时“保”出内生动力、铸牢坚强后盾、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为实现“100分”使“牛劲”久久为功,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纵观我市出台的三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第一个100条主要围绕优化再造企业办事流程,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上下功夫;第二个新100条主要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2021年版100条”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

为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建邺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四点半课堂”项目,向园区小学至初中企业员工子女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据分析,牛年版“100条”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2021年版100条”作为政策升级版,更加强调政府自我革命、主动作为、优化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比如,部分企业反映,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信息闭塞、难以及时获取发展机会的现象。在“2021年版100条”中,我市专门提出定期发布南京“机会清单”,收集和发布城市投资机遇、投资需求,助力企业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会,参与城市发展。

再比如,部分企业反映部门职责不清、管辖争议等疑难复杂问题难以解决。在“2021年版100条”中,我市将“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延伸到企业服务,实行重点问题跟踪督办,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

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2021年版100条”围绕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堵点”“痛点”寻找突破点,更大力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比如,我市结合疫情期间惠企政策兑现的研究,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解决企业对政策“不知晓、找不到、不会用”的问题。再比如,目前企业开办已经实现“当日办结”,但变更及休眠方面的需求仍未完全满足。在“2021年版100条”中,我市专门提出试行企业经营范围全类登记制和企业“休眠”制度,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免除后顾之忧。

在政策举措上,更加重视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2021年版100条”更加突出以先行先试作为推动政策落地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双区叠加的优势,推动“信用+承诺”建设项目绿色直通审批等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各区也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领域的改革试点。

我市将定期对试点情况开展考察和评估,将试点效果较好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引领突破,推动南京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国全省贡献更多的经验,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优化营商环境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南京久久为功,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必将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最具吸引力的环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月10日起,《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也将正式施行,南京营商环境立法走在全国前列。重要的事情,南京会一直做下去!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