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解读“全线飘红”的栖霞密码
发布时间:2022-01-18 14:59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9个,重大项目质效排名11项指标中有7项稳居全市前三;新增上市(获批)企业居全市第一;成实际利用外资9.19亿美元、居全市第二……

2021年这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栖霞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栖霞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一年,最来之不易的是,我们在负重奋进中展示了栖霞速度。”各项数据长线飘红、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的背后,是栖霞对于产业升级、区位跃升的精准布局和经年经营。

“一把手”倾力抓项目促实干

如果单看数字报表,栖霞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路开挂”。过去五年,产业大区的实力不遑多让。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1000亿元、1500亿元两个台阶,2021年预计实现1780亿元。细看单项指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至约152亿元、600亿元、480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6.5%、10.5%、7.2%。

仔细分析其发展路径,方知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可谓披荆斩棘。经历了一轮“壮士断腕”的产业升级,栖霞区关停、搬迁落后产能企业近500家。经此“阵痛”之后,栖霞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超3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54.4%。千亿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根深叶茂,如今已集聚了以韩国LG、夏普、京东方、杉金光电等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企业100余家,年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市80%以上。

近年来经济数据的“长线飘红”,得益于重大项目支撑强劲。栖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栖霞累计签约落户省市区重大项目466个。京东方显示、华侨城欢乐谷等150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培育引进天加环境科技、冠石科技等一批跨国公司总部、“隐形冠军”企业。从市场主体总量的数据看,目前栖霞区已超16万户,是五年前的2倍;“四上企业”、主板上市企业总量分别达1277家、16家,位居全市前列。

“栖霞速度”的背后是栖霞区对于“一件大事”的常抓不懈。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栖霞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项目为王”,要求区街园“一把手”亲力亲为、全力以赴。2021年3月,栖霞区接待中兴研发中心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两个月后,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深圳中兴通讯科技园洽谈合作事宜。8月份,中兴发展人工智能总部(霞智科技)签约落户,中兴机器人板块的全国唯一总部落户栖霞高新区。

“新项目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亟需增强。”今年的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仍然保持着对于项目建设的“饥饿感”和“焦虑感”。2022年,栖霞区初步排定了140个总投资1200亿元的省、市、区三级重大项目。栖霞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目标是突破3500亿元。

“二次跨越”打开全域空间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紫东发展等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过江通道、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向东发展的城市格局全面打开,为我们提供了愈发广阔的发展空间……”

“栖霞速度”的背后,是栖霞对时与势的精准把握,因时而动、乘势而上的积极作为。

一项统计显示,过去五年,栖霞区累计实施693个城建项目、投资超800亿元。这一城建投资规模在全市领先。在这一轮发展中,栖霞布下“先手棋”,啃下了“硬骨头”。过去五年,栖霞区攻坚征收项目78个、动迁面积超460万平方米,为一轮发展扫除了障碍,打开了空间。

从仙林新市区向紫东核心区,栖霞区城市建设正经历从跨过绕城高速到跨过绕越高速的“第二次跨越”。当下,燕子矶新城、栖霞山度假区步入加快发展阶段,紫东核心区栖霞片、龙潭新城全面启动建设,迈燕片区、马群片区加速城市更新,八卦洲生态绿岛形象充分彰显,仙林新市区、新尧新城基本建成。放眼全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3.7%。空间整理优化、人口持续流入,正为新一轮跨越发展蓄势。

宁句城际建成通车,宁扬城际随即开建……从宁镇扬一体化的“桥头堡”到门户枢纽,交通建设将是栖霞腾飞的密钥。

栖霞区提出,新一年要把握城市拥江发展、向东发展历史机遇,推动城市整体能级提升,打造宁镇扬城市群中心区。今年,栖霞区要全力保障3条过江通道、4条轨道交通、2条主干道路建设,努力成为全市地铁建设速度最快的区域。最新的目标激动人心,栖霞区将推动地铁1号线北延、7号线北段、和燕路过江通道、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主线建成通车。

“三区融合”释放发展势能

科技创新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变量,坐拥大学城、开发区的栖霞区比较优势突出。在省市大战略中找到栖霞坐标,放眼沪宁产业创新带、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栖霞区提出加快打造G312产业创新带,争当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头兵。抢抓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机遇,争取“国字号”科技平台布局栖霞,提升创新要素集聚浓度。

栖霞区委区政府提出,要以系统思维统筹行政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三大板块发展,充分发挥仙林大学城创新圈、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圈、栖霞行政区孵化圈“三圈融合”的发展优势,实现“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产业化在开发区”的创新路径。目前,栖霞区已经形成紫东核心区、仙林大学城、G312产业创新带、南京经开区“一核一城一带一区”创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建成超5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与驻区高校共建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家大学科技园,栖霞高新区3家国家级孵化器获科技部“A类”评价。

“三区协同”聚力打造产业新地标——中国(南京)智谷,五年间,栖霞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集聚人工智能企业320余家,产业规模超80亿元、核心产值占全市50%,带动相关产业规模700多亿元,已经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最高、科研创新力最强、产业园面积最大、综合化配套最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