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栖霞区发布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场景
发布时间:2022-10-21 15:00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栖霞区着眼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20202021连续两年出台《栖霞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0条》,着力在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为企业节约成本、精简审批、优化流程。在疫情常态化,内生性动能不足、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2022年栖霞区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首要标准,持续提炼改革实践中的特色举措,形成《栖霞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努力为市场主体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下面,让我们细数栖霞区服务企业的优化营商环境场景:

(一)在全企业登记无感审批免申通服务。企业在完成商事登记后,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和共享,确定业务逻辑链条上需要办理的审批业务,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通过数据内部流转等方式组织相关部门审批人员进行并联审批。去年7月首先在税务和道路运输许可领域试点无感审批免申通服务,今年重点聚焦食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高频事项,按照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依次推进,逐步扩大的原则,不断提高为市场主体提供行政许可、备案等涉企许可事项无感审批服务能力,目前,全区无感审批——免申通服务已拓展至 4 部门 6 个事项,共有3755家企业在全程无感中完成了事项变更登记

打造区、街两级通办的标准化社保服务平台。区社保中心梳理企业社会保险高频办理事项,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的原则,将企业社保业务经办权限下放街道,制定全区企业社保业务操作规范,实现区级经办窗口和街道经办窗口无差别办理,全面拓宽我区企业社保服务半径,打造企业社保业务“就近办、全区通办”新格局,全区企业社保业务由原本的仅区社保中心1个经办点增加到10个,企业可以就近办理单位开户、企业参停保、企业参保信息变更、权益单打印等事项。目前,街道经办点日均办件量超过170件,区社保中心办件量降低23%,经办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群众排队时间得到缩减,满意度明显提高。

推行重大项目“一对一”精准代办服务。为应对疫情反复项目推进慢的问题,区代办中心紧跟区各重大项目进度,线上线下全力为项目提供服务保障。以南京滨江铂尔曼酒店项目为例,今年4月份,中心代办员积极与审批部门协调预审,加速审批,帮助项目提前3个工作日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中心还为该项目提前指导施工许可证办理,梳理和分析报建所需材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桩基施工许可证和主体施工许可分开办理的方案,协调相关业务科室为该项目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在立项和施工许可等重要节点,精简审批材料,实现当天提交,当天办结,以精准服务切实有效推进项目进度。今年以来全区共靠前服务16个省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额468.88亿元。

实施工业用地带规划方案出让制度,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南京彼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线通讯项目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片区,西至三江河西路以西、北至平港路,地块总用地面积18342.78平方米(约27.5亩),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202112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苏政办发2021103号)文件要求迅速调整该地块规划条件,将原有出让规划条件中的容积率下限由1.2调整至1.5采用带方案方式进行挂牌出让,进一步推动了项目拿地即开工,同时相关部门对项目用地《投资监管协议》进行了多次会商、会审,在产业导向、投资规模、税收产出、履约监管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约定,切实加强工业项目拿地、投建及后期运营的监管20224月,项目通过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实质开工阶段。栖霞板块通过积极引导即将出让的工业用地项目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合理布置各类建筑功能,鼓励现有工业用地项目转型升级发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以促进工业用地经济效益再上新高,本年度全区出让产业项目18幅地块,面积约570亩,其中11幅工业地块以带方案挂牌方式出让,面积约630其中8幅为重大项目地块,推进了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五)主动探索完成南京市首例保障性租赁住房协议出让项目立志美丽(南京)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提交青马路8号地块办理市场化租赁住房的申请,考虑到该项目符合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办理条件,秉持为企业节约建设成本的初衷,区规划资源分局建议企业改为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由于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具体实施办法尚未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的审批流程未明确实施单位和办理流程,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加强与市房产局及市规划资源局对接,并积极了解企业需求,由区政府关于认定立志美丽地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事宜向市政府请示,项目经区城建专题会研究各相关单位联合审查,于去年底认定立志美丽(南京)有限公司青马路8号Rac单身职工公寓地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由区住建局接收企业申请并给予回复。立志美丽(南京)有限公司取得了我市第一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为后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办理以及我市具体实施办法的出台提供借鉴思路

)开展走流程、听建议税费服务体验活动。区税务局联合区工商联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税源企业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代表,聚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开展税费服务体验活动。税费服务体验师充分发挥监督员”“质检员宣传员作用,参观办税服务厅咨询辅导区、线上体验区、自助办税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沉浸式体验增值税留抵退税业务办理全流程,零距离感受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实平台生成的红利账单,体验便民办税和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全流程,区税务局认真听取体验师意见建议并将今后工作中加以完善。近两年,区税务局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滴灌式税收宣传辅导,主动梳理摸排符合退税条件的小微企业,生成增值税留抵退税清册。截至目前,共通过数字化税企服务智能平台、短信、电话等渠道向 31335 户次小微企业及时精准推送留抵退税政策,并积极引导小微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增值税留抵退税,开展主动辅导、专人对接、快速响应全链条退税流程机制,加快留抵退税办理速度,确保足不出户便可轻松享受政策福利。

打造立体化法律援助服务阵地。以区级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为样板,栖霞区逐步构建区、街道(园区)、社区(商圈、企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三级法律服务体系,形成建成立体化法律援助服务网格,方便快捷的为广大职工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监督、协商调解、劳动仲裁等“一站式”工会法律援助。2021年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省工会第一批“三化”建设成效明显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栖霞高新园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2021年南京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连续三年在非公企业、中小微企业中开展免费法律体检服务,为企业提供用工法律风险诊断评估并给予诊断意见,找出企业在用工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制定防范和规避用工法律风险的“法律处方”,指导帮助企业整改用工漏洞,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依法用工,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已先后为70家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服务。

(八)在全国首创实施公章刻制行业信用监管。为进一步加强在审管分离改革后对刻章行业的规范管理,推动审管衔接和审管配合,让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近期区公安分局会同区行政审批局召开全区公章刻制企业信用监管专题会议,在全区18家公章刻制企业和2家外区在栖霞区经营刻章企业中正式实施《栖霞区公章刻制经营单位信用监管办法》,对公章刻制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引入信用评价机制,对公章刻制企业在经营许可培训、日常业务办理、信息网络安全和台账管理等业务中实行计分考核,考核分数匹配分为ABC三个信用等级,应用到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和行政其他等过程中,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等便利服务措施,同时在项目招投标、资格审查、资格认定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市场主体,区行政审批局也将在次年新开办企业的公章刻制服务招标中优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公章刻制企业。

(九)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优服务、强运用、严保护等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推动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一是做优服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南京大学国家高校专利信息中心合作,在全市率先建设区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区域产业布局和强链补链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支持。萨特科技借力服务中心平台研判分析企业创新点、申请授权专利和专利布局状况,顺利通过了南京市知识产权战推项目验收,并获得2022年南京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

进而完善了企业知识产权攻防体系,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二是强化运用精准助力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服务、电话沟通等途径,对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困难。了解到萨特科技受疫情影响、周转资金不足、常规融资渠道放款周期长等困难,帮助其与江苏银行、中国银行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以10项专利质押获得近千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今年以来,栖霞区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近2亿元,大大提升企业专利附加值。三是严格保护强化维权援助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效能进一步加强与街道、园区及相关部门、产业联盟的联系协同,近日,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栖霞分中心首批工作站在马群街道揭牌为辖区企业提供更加贴近和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在区分中心专业指导下,萨特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电路保护元器件制造商,目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40余件,已实现产品专利商标全覆盖,承担了多个省级科技项目、区级科技项目和市级知识产权战推项目,成功创建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及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十)打造“霞科行”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2018年起,区科技局携手国内技术转移专业运营商共同打造集评估、发布、查询、撮合、交易、路演、中介、金融于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霞科行”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作为江苏省首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级技术转移平台,“霞科行”建立起了“一套市场化运营体系、一个线上网络平台、一处线下服务大厅”的工作架构,以“全要素、全链条、全流程、强队伍”为主要内涵,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辅助工具,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市场化运营。自运营以来,“霞科行”建立收集“科技成果信息库”18451项、“企业技术需求库”675个、“高校院所专家库”1420名、“校企科研平台库”284个,举办产学研对接、金融路演、项目推介、培训辅导等各类专题活动280余场,累计服务企业6000余家,签订在线交易合同343项,实现交易金额2.83亿元,通过“霞科行”技术转移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摆正政府的服务角色,做好企业的“服务管家”,推动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搭上发展“高速列车”,形成“政府搭台、信息跑腿、企业唱戏”的成果转化互助共享新模式。

动漫:栖霞区发布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场景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