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栖霞踔厉奋发、足迹铿锵,奋力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近期,栖霞视点推出“高质量发展看栖霞”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新时代栖霞建设新篇章。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022年,栖霞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展现科技担当、栖霞作为。
创新主体总数 跨越式增长
2022年,栖霞区科技型企业实现“小升高”“高升规”等跨越式发展,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34家,较去年增幅达18.81%。栖霞区持续优化“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过程孵育链,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集聚高新技术企业921家,稳居苏南26郊(区)县十强。全区入选市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6家,重点平台型新研3家。
科技成果转化 突破性进展
今年,栖霞区科研项目立项捷报频传,10月9日,驻区科研单位紫金山天文台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研制的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14家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30项(7项一等奖);广祺医药、云凯防雷科技等11家企业获得2022年度第一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推荐立项率达100%,立项数量居全市第二……
2022年,“霞科行”区技术转移市场迁入栖霞高新区紫东园区,零距离为驻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科创平台建设 标志性成果
栖霞区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优势前沿领域,持续提升区内科创载体与重点产业的匹配度。目前,栖霞区共建成总面积超550万平方米的73家科创载体(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众创空间、5家大学科技园),其中2022年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
2022年,栖霞区13家企业承担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三,创历史新高。累计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7家,市级人才定制实验室5家,院士工作站4家。
截至目前,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已吸引98家生物医药企业共谋发展,累计集聚生物医药企业930家;打造生物医药领域高校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站三中心”等各类产业创新平台119家。
科技资源集聚 战略性举措
2022年,栖霞区成功入选“科创江苏”试点区(县),推动科协系统人才资源、成果资源在栖霞落地生花;精心打造“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江苏(南京)栖霞高新区海智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江苏(南京)南大科技园基地”等交流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全区共创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20家,其中2022年新认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家,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家。
创新是产业迈向更高端的助推器,也是发展走向更深处的强引擎。栖霞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