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跨越,一组数据佐证了南京市栖霞区经济发展的十年之变:经济总量稳步攀升,GDP连跨8个百亿级台阶,年均增长8.6%;人均GDP达26564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迎来双丰收的栖霞区,经济大区地位愈发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栖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强富美高”新栖霞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业并兴”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栖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区内企业形成了“谋上市、会上市、争上市”的火热氛围,9月9日,栖霞区马群科技园企业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云上市”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ETC发行服务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优质企业不断登陆资本市场,背后反映的是十年来栖霞产业转型实现突破、质量增长快速提升。
过去十年,随着主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栖霞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777.55亿元,占GDP比重达45.5%;服务业增加值723.35亿元,占比十年间累计增加15.9个百分点,2013—2021年年均增长9.3%,快于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0.83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2.3%。
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栖霞全市工业大区的地位不断巩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石化电力、建筑交通等传统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栖霞区石化电力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拥有金陵石化等石油化工企业,大唐电厂、华能金陵等电力供应企业,银茂铅锌矿业等采矿企业,中建安装、中建八局三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中国水泥厂等建筑建材企业,南京港、宁沪高速等交通运输企业。
多元场景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10月2日晚,八卦洲陌上花渡园区上演迷人灯光秀,闪亮浪漫夜生活。热闹氛围下,游人除了夜游花灯、感受独特的慢生活外,篝火晚会、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夜场活动也人气十足。
隔江相望,五马渡后备厢文化市集花样翻新,成为城市夜经济的潮流打卡点。从工业大区到宜居城区,“消费力”正成为栖霞着力修炼的“软实力”。今年上半年,栖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9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也逐步回暖。今秋的“枫红栖霞”格外值得期待,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栖霞古镇正在打造区域文旅消费“新爆点”。
诸如此类,多种业态多点开花的经济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的新亮点。随着消费需求强劲、升级加快,新型消费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21年栖霞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150.35亿元增加到512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超过13%。
富民增收 大幅提高民生福祉。人文龙潭,金陵水乡;所谓幸福,在“水一方”。每年夏天,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栖霞区龙潭街道水一方景区,徜徉于荷花“海洋”之中,流连忘返。
近年来,龙潭街道立足自身实际,致力打造游客满意的休闲旅游园区,创新“水一方”特色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十年前,我们这里还是全区挂号的贫困村,住在村里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因为村内缺乏致富渠道,年轻人都出去上班挣钱了。”村民陈德静说,如今借助景区建设,街道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游乐项目,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我现在每年土地流转能收入几千元,在景区里干活也能至少增收5万元一年。”
过去十年,栖霞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8492人,是2012年的1.56倍;培育自主创业者8943人,是2012年的8.23倍;创业带动就业28200人,是2012年的3.74倍。全区人均GDP由2012年的11.62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7.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