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景区商圈人潮涌动,网红景点人气爆棚……兔年新春,栖霞区的年味儿比往年来得更为浓烈。全区文旅市场加速回暖升温,消费活力在满满的烟火气中全面释放,一派喜气、火红、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意盎然之时,南京在节后上班第一天,便以一场高质量发展引领动员大会点燃全市拼抢干的热情。隔天,栖霞区响应号召,召开了“三区深化作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动员会”,锚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对标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促提升,以更大的担当作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
拼经济,构筑发展新高地
作为南京的经济大区、科教大区、人口大区,又兼有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三大板块,栖霞无疑是南京经济的重要支点,更是当之无愧的压舱石。今年市两会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对栖霞发展提出了“全力以赴促融合,构筑发展新高地”的殷切希望。
为此,敢于担当的栖霞拿出“奋勇争先”的干劲,全力拼经济、强产业,不断积蓄“进”的势能,加快“超”的速度,瞄准高质量发展,释放区域新动能。今年,栖霞提出要力争“三个第一”:市对区综合考核第一方阵;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力争全市第一位次。同时,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要重返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
新形势下,用足用好扩大有效投资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几年,栖霞区内一大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用、投产运营,已成该区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增长点。为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切实把重大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成果,栖霞提出要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吸引大型央企、民营头部企业投资栖霞,力争在五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招商引资扩量提质。
“目前,全市已启动扩大投入‘十百千万’行动,并把今年定为‘百亿级项目招商引资建设突破年’,我们要善于借势借力、协同用力,全力保障区域内的重大项目建设。”栖霞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栖霞板块计划推进55个实施类省市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并将年度投资额分解至每个月、细化至每一天,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加快推动全区经济回升向好。南京经开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也说,今年经开区列入省、市级重大项目共41个,总投资454.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6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额、计划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一边扩大有效投资,加速发展;另一边则是刺激消费,释放内需潜力。今年,栖霞将全面提高消费外贸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区域人口规模大、交通区位好的优势,丰富完善商业体系,深化商旅文融合,激活“首店经济”和“小店经济”,加快消费复苏提振,力争社零总额增长5%—6%。同时,要把握好南京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建设好公铁水联运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功能性载体,推动进出口总额在千亿规模上更进一步。
强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栖霞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还有在校师生20万的仙林大学城。三区联动、融合发展,使得区域内产业不断升级,立稳立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多年来,围绕产业强区建设,栖霞板块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做强做优主导优势产业。为持续发挥好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经开区产业圈“三圈叠加”优势,今年,栖霞将认真做好产业升级的“加法减法”,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区域产业聚集发展。
在做大做强制造业方面,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系统谋划产业布局、精准投放产业用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与此同时,该区还将重点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壮大单项冠军、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升规纳统”。加快石化、电力等产业技术改造,水泥等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制造业减碳升级。
在加速发展服务业方面,要用好南京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契机,加快建设中日韩产业合作示范园、公铁水联运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功能性载体,壮大栖霞的开放声势,为产业发展打开全新空间。
在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方面,要把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发展机遇,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坚持“实体+数字”“制造+服务”“软件+硬件”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推动AI+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渗透,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大力支持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在南京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抢占先机,力争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形成千家生物医药企业集群。
作为全市科教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仙林大学城源源不断地为该区输送人才资源和创新活力。大学城管委会科教创新处负责人表示,今年要持续优化创新布局,依托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及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高校科创载体,以名校、名院、名所为重点,通过整合提升现有创新平台、要素和载体,进一步拓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惠民生,引领发展新典范
春节前,和燕路过江通道、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主线、地铁1号线北延、地铁7号线北段四大工程同步开通;燕霞路下穿尧兴支线铁路(小岗下道口平改立)主体完工……板块内多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居住在栖霞、工作在栖霞的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而这正是栖霞发力民生、打造宜居宜业“新高地”的重要一环。今年,栖霞区仍将是全市城建投资强度最大的区,市城建计划初排该区建设项目和年度投资额均为全市第一。“从一个个交通项目构想,到一条条道路的畅通,栖霞区交通‘大格局’的形成,铺就了栖霞经济腾飞、百姓幸福的‘快车道’。”栖霞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新的一年,该区将在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提高满意度,持续做好新生圩大桥、龙潭大桥、宁芜铁路扩能改造、312 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智谷大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中山门大街拓宽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协调,让省市重大项目在区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造福区域更多百姓。
今年上半年,栖霞将建成燕霞路下穿尧兴支线铁路(小岗下道口平改立)工程,开放交通,实现燕子矶新城和丁家庄无缝衔接;推进《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同时,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全年建设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养护工程29公里,以扎实作风、实干成效努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为让更多居民切实获得实惠,今年,该区还将谋深做实“一老一小”整体方案,解决好安置房超期过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向远郊、保障房片区等薄弱地区倾斜,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区域融合“新高地”、引领发展新典范,栖霞谋定了发展蓝图:以宁镇扬一体化为核心,更高层次加快与主城的融合,更大力度推动三区融合、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牢固树立成片开发理念,增强仙林新市区、新尧新城等片区功能,加快燕子矶新城、栖霞山旅游度假区、青龙片区、龙潭产业新城等新建片区开发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持续深化“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完善迈皋桥、马群等老城功能,打造活力再现的精致老城。推动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打造八卦洲休闲丽岛,建设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重任在前必须担当,民心在望唯有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栖霞板块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干出好势头、干出新业绩、干出新气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