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味着新年伊始,“春”寓意着万物生长。近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干部、企业代表跨越千里奔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踏上一场“取真经、谋发展”的“春日之行”。
因长江而相连,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6年来,栖霞区与湟中区协同发展全面开花,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路径的合作格局。如今,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湟中区吹响招商引资“集结号”,不断筑牢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支撑底盘。
人勤春来早 湟中奏响招商引资“序曲”。
东西部协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湟中区蹄疾步稳走在青海全省前列。
“我们这里建有青海规模最大的生态奶牛养殖项目,卫岗是江苏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双方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效应明显,真诚希望你们能来青海湟中投资,在苏青产业协作上结出更多硕果。”湟中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宁向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抛出了橄榄枝。2021年,在卫岗乳业的支持下,湟中区投资1.2亿元,建设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此次“招商之行”湟中区再度前往卫岗乳业,寻求在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助力湟中奶牛养殖产业实现强企补链扩群。
作为今年青海首批“走出来”招商引资的区县,栖湟协作不仅停留在产业层面,更在经验与精神的互学互助。
元宵节后,湟中区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专题研修班开班。来自湟中全行业、各领域的相关干部、企业代表齐聚栖霞,学习“南京经验”,强化招商人才队伍专业化专门化建设,为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起步即冲刺 “栖湟”两地再掀消费热潮。
湟中区地处青海东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孕育了丰富的农产品和文化资源。栖霞区作为南京的“东大门”对农特产品等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栖霞区与湟中区积极探索消费帮扶新思路,不断扩大帮扶渠道,通过开设青海优质农产品体验店、绿色有机青海专柜等,助力更多“青味”走四方闯市场。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帮扶产品“蛋糕”,栖霞湟中携手打造消费帮扶“升级版”。2月6日上午,两地在仙林金鹰湖滨天地举办“品味春天系列活动—湟中高原农特产品好物节”,来自青海的近百款农特产品和非遗制品亮相南京。
现场,栖霞区与湟中区签订《青海特色产品消费帮扶框架协议》,两地十余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成立“青海特色产品供销联盟”,以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的形式,整合青海行业资源,统筹江苏渠道平台,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不断增强青海产品在东部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打响湟中优质产品的“金字招牌”。
好风凭借力 高原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山海相隔,不以为远;共同发展,人才先行。栖霞区与湟中区大力推进“东才西用”“引技入青”,汇聚人才资源,打造产业高地,推动湟中产业与人才同向发力、同频共振。2022年,18名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栖霞专家到湟中“传经送宝”;12名湟中专业技术人才赴栖霞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一趟趟跨越千里的人才交流,推动着栖湟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也使得两地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以“江苏智慧”,谋求产业发展,湟中区布局早、走在前,主动对接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切实增强湟中产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后劲。今年,湟中区与江苏省农科院签署协议,合作共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宁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以技术人才帮扶助力湟中草莓成长为富民产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更好助力湟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湟中区与江苏省农科院筹划设立协同创新技术中心,进行农业技术及品种的研发引进与试验推广。
枝头绽新绿,卯兔携春来。乘“栖湟协作”的春风,向东方而行,湟中区招商引资的“春之声”从金陵古都响遍夏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