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陈之常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市上下要坚持“四个面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增强产业科技创新实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培育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春天里的栖霞,充满“拔节向上”的生长力量。
4月1日,“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栖霞区实践研究基地”揭牌;3月28日,栖霞区公共文化服务获《人民日报》点赞;3月3日,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签约栖霞;2月18日,该区一批优质项目集中签约;2月6日,在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首日,栖霞经贸交流团赴港签约一批新项目,为全年奋斗目标抢足先机、开好新局……自开年以来,栖霞便以马不停蹄的状态展现奋进之姿,区域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高屋建瓴,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把‘必须’的要求转化为‘必然’的自觉,确保在正确的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华杰表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创新研发最具潜力、深化改革最富动力的区域之一,栖霞板块要以“四个走在前”为使命,做好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融合发展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 塑造发展新动能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当前,2023南京栖霞高新区首届创业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该大赛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将历时4个月,挖掘优质人才和项目落地栖霞,为该区科技创新发展助力。除了丰厚的奖金激励外,参赛项目和团队还有机会获得与区内多家龙头企业的沟通合作机会,给人才们提供了成熟智慧、充满活力的成长通道。
这正是栖霞板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之一。长期以来,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三区协同”,创新圈、孵化圈、产业圈“三圈融合”,独特的资源禀赋塑造了栖霞板块的发展优势。去年,栖霞驻区高校院所、企业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37项(6项一等奖),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7.27亿元。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创历史新高。去年栖霞区获评“科创江苏”试点区后,今年省科协又对栖霞区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
踏春奋进日争新。作为南京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今年,栖霞要继续发挥好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经开区产业圈“三圈叠加”优势,主动融入环紫金山科创带建设,以驻区“双一流”高校、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栖霞高新区等为支点,一体推动战略科技平台打造、高端人才引育、区域协同创新,助力全市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争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以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不仅要加大产业集聚,用好资源创新群;还要加强成果转化,服务企业谋创新;同时也要加速人才集聚,助推产才深度融合。”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栖霞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实验室、高端创新研究机构、重大关联产业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力争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发挥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优势,形成大学城活跃创新带,同时,该区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快高新园区特色化发展,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孵化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不断完善产才融合推进机制,服务南京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人才高地,让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近悦远来,也带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化道路。
产业赋能 夯实发展主根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作为南京经济的重要支点,栖霞肩负着压舱石的使命。2023年刚开年,栖霞就“奔跑”开局,轰鸣“主引擎”,竞速产业“快车道”,展示出“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宜居宜业的双重引力。
推进55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集中签约落地一批批优质项目,在我市“五拼五比晒五榜”首榜中斩获“拼经济比贡献”红旗激励……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有力举措展示出经济大区、产业大区该有的魄力。
为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实现争先进位,今年,栖霞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做强做优主导优势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布局,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培养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聚焦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把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发展机遇,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深化中国(南京)智谷建设,丰富“AI+”智慧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下一步,栖霞区将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扩量倍增,投资结构向优向好,重大项目持续发力,为最强最美栖霞建设提供更为强劲的投资支撑。”栖霞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将推进55个省市重大项目、43个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力争实现工业投资130亿元以上;持续强化招商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地45个亿元以上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同时在精准招商上拓展思路,鼓励每个街道和平台明确2~3个特色产业,锁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主根基。
强农富民 助推发展开新局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论断。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栖霞区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改善,全区“三农”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不仅打造了八卦洲芦蒿、芳草渡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和“水一方”、陌上花渡等农旅品牌,同时还培育了产值近5000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绿领种业公司,在国内率先育种组培芦蒿脱毒苗,建成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百合、椴树等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全区86.4%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0万元。
在2022年“南京好大米”和“南京好大米优质品牌”品鉴评选大赛中,栖霞区江苏芳草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芳草渡荷香米”“芳草渡鸭田米”更是双双获得“南京好大米”金奖(粳米组),“芳草渡鸭田米”获得“南京好大米十大品牌”称号。而这已是“芳草渡”大米连续三年获得殊荣。
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栖霞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建设“综合功能强、经营主体强、科技装备强、产业效益强、竞争能力强”的都市现代农业栖霞样板。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打造绿色发展示范。今年栖霞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要保持在8万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0亩,新建1个新装备应用示范蔬菜保供基地。深入推进沿江5公里化肥、农药“两减”“两无化”行动。力争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突破70%,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降低。
全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聚焦都市休闲特色农业发展,优化升级休闲农业项目和路线,举办百合节、月季节、荷花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内涵。放大“工疗惠农”品牌效应,重点打造外婆湾民宿二期项目,扩大民宿集聚区效应。围绕蔬菜、花卉两大产业强链补链,推动派缘等7个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项目建设,保障10个总计1.86亿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挖培育“链主”企业,新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以上,引导经营主体错位经营、打造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形成产销和精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联盟,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全力打造特色联农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打造“乡约栖霞”新区域公用品牌,与派缘、芳草渡等农产品品牌合力运营推广,共同联农带农,形成“1+N”的农产品品牌矩阵,提升本地农产品影响力。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打造中桥村“一颗葡萄、一个梦想”和南中村“立乾科教花卉庭院”精品项目,发展庭院种植示范村2个、示范户40个,让房前屋后方寸之地成为农户增收好途径。
人民至上 谱写发展新篇章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尽显人民情怀、民生关切。
正所谓: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翻开栖霞区过往的民生“成绩单”,一串串惠民数据、一个个惠民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不断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温度,勾勒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厚重印记,让人民群众的日子更加红火、生活也更加有滋有味。
3月10日下午,家住仙林街道的理发师张扬早早关了店门,骑上电动车,不一会儿便拐进仙林新村社区的一片老旧居民区,开始了他的公益活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
同张扬一样,志愿为辖区内居民公益服务的青年人还有很多。以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区为例,该社区11名工作人员服务4000多名住户,其基层治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不少青年力量加入社区基层工作,与驻地高校、企业等单位一道,成为街道、社区的“合伙人”。这是仙林街道党工委多年沿用的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经验,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组部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栖霞将主动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快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动栖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健全区域内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基本社会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栖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栖霞将深入实施民生实事专项行动,新增100张养老机构床位,完成25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1个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新增5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改造提升8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新建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同时,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推广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持续深化街道集成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老有颐养、弱有强扶、病有良医、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住有宜居”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