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打造“最强增长极”,阔步迈向高质量 发展先行区—精绘产业高“栖霞图景”
发布时间:2023-05-26 14:51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风暖昼长迎初夏,百舸争流看栖霞。作为南京面积最大的主城区,经济总量超17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作为人口流入大区,常住人口近百万,城市发展活力热涌。如今的栖霞,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科教资源、产业空间、人居环境美美与共,资源禀赋独特的这块土地,已成为江苏最具经济活力、创新潜力、人文魅力的区域之一。

今年一季度,栖霞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77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工业增加值204.88亿元,同比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9.1%。在经历过疫情以来一系列大战大考后,作为南京经济主引擎之一,栖霞区综合经济在持续恢复中以冲刺速度全面增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其背后——栖霞板块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精心描绘产业高地栖霞图景,从而吸引无数人才爱上栖霞、留在栖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

锚定质量锻强产业筋骨

510日,栖霞区栖霞街道新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2亿元,预计年产值超34亿元。在签约的8个项目中,包含联东U·十月公社智造港项目、中建西部建设区域总部项目、东联信科数字科技项目、江苏飞腾新能源车展产业园项目等一系列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领域的总部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签约仪式上,该街道提出,要以新的总部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入驻,突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智慧化向前迈进。同时,街道将以推动企业上市为抓手,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大力推动同类企业、产业上下游之间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栖霞地理优势明显,有良好的政商环境、高效的行政服务,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项目扎堆入驻,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企业家评价栖霞区时,均如是说。正如其言,一众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选择栖霞,看中的便是该板块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悉,今年,栖霞区将推进55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工,43个重点城建项目,力争实现工业投资130亿元以上,落地45个亿元以上项目。同时,栖霞区聚力精准招商,鼓励每个街道和平台明确23特色产业,锁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主根基。

放眼过去十年,栖霞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2013年突破1000亿元,2019年迈上1500亿元台阶。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08.88亿元,占全市的10.45%2022年,栖霞区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驱动产业大区行稳致远。

而发挥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实体经济厥功至伟。当前,栖霞板块的产业布局已由化工支撑全面转型智造主导LG、博世等链主效应持续放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省领先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天加环境科技、冠石科技等一批跨国公司总部、隐形冠军企业不断成长,工业高质量增长的全新动能持续增强。

在制造业方面,栖霞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系统谋划产业布局、精准投放产业用地,加快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栖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兴产业方面,栖霞坚持实体+数字”“制造+服务”“软件+硬件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大力支持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在南京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抢占先机,力争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放大优势澎湃无限动能

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栖霞全区文化及相关企业达2000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由2018年的48家增加至205家。20182022年,栖霞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依次为3.5%3.85%5.19%5.86%6.04%,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栖霞板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栖霞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本着政府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方共赢的理念,加快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提升计划,推动区域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集群发展,放大文化创新优势,澎湃区域无限动能。

据介绍,栖霞区在文化装备制造、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教育培训、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均有代表性企业。

区域内紫东国际创意园被评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一粹信息科技、江苏百绿园林、匠人智慧(江苏)、江苏翔晟信息等一批文化科技类企业获评南京市瞪羚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龙潭水一方、桦墅美丽乡村、八卦洲陌上花渡等一批集自然风光、文化创意、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初具规模。同时,栖霞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区,文化制造业基础雄厚,液晶谷集聚70余家光电企业,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分基地。

为强化交流合作,扩大栖霞海外朋友圈,我们还将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组织高水平学习交流活动。栖霞区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栖霞文化产业招商团参加深圳文博会、杭州文博会、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融交会、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进行现场推介、招商、签约。连续多年赴米兰、伦敦、纽约、巴黎,开展南京周栖霞主题日文化产业国际交流,推进区内文化企业国际化合作,强化国际文化产业招商、文化人才和文化项目交流和引进。

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栖霞区还紧抓创新驱动,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先后组织调研燕子矶、栖霞、龙潭、八卦洲等长江沿线片区,在生态文化弘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发挥优秀企业家、文化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更多优秀企业家纳入文化人才库;更成功打造霞客品牌,优选一批栖霞区文化企业家、非遗传承人,设计出刊《霞客风云》专辑,用鲜明的企业家精神展示栖霞文化企业风采,助力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双稳双赢。

营造环境助力企业腾飞

俗话说,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栖霞这片繁荣的土壤上,筑巢引凤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不断向上生长。

我们调研了很多城市,最终选择了南京、落户栖霞区。两年前,中兴通讯创始人、中兴发展董事长侯为贵将公司落户栖霞高新区,而这正是中兴发展正式确定建设的中兴发展智能机器人总部,也是打造机器人板块的全国唯一总部,将专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攻克机器人自主移动、智能感知、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难点,提供5G工业时代智慧产业解决方案。公司将重点打造商用清洁服务类机器人,同时积极在医疗康复机器人、安防巡检机器人进行产品布局。

侯为贵说,从公司的选址到落户过程中,栖霞区给予了极大帮助。不仅在紫东国际创意园为其提供6000余平方米的公司总部,还协助其持续引进高端人才和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快速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团队规模目前已达百人。

近年来,栖霞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为人才落户在栖霞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为项目落地在栖霞提供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配套,为企业发展在栖霞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空间。

区内企业南京华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栖霞的营商环境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该公司财务人员蔡淑媛说,栖霞区税务部门贴心服务,不断帮助企业转型成长,该区给予的税惠政策礼包也是一年比一年丰厚。

作为一家老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该公司近年来承担了一批高端工业项目的安装检测调试和运维、检修、咨询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各项税惠政策,栖霞区税务部门多线出击,做好宣传员”“辅导员”“服务员,确保真金白银快速落到企业口袋。同时,及时梳理、更新、汇总相关政策,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税企联系群等平台推送;对大数据筛选出的符合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开展点对点推送。

每一次新政策出台,栖霞区税务人员都能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上门服务等形式给我们宣传到位,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造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公司2022年大笔投入537万研发资金,比上年增长10%。投入大笔资金的底气在于,2022年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提高到436.8万元,相当于减免税款109.2万元。同时,还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52万元、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60万元,为企业生产经营节省了大量资金。” 蔡淑媛说,税惠政策加持下,企业今年一季度经营实现开门红,取得营业收入及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0%321%,还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而在知识产权领域也取得了新成就,共取得24项自有实用新型专利,在加快行业技术迭代创新之路上稳步前行。

正是栖霞肥沃的土壤环境,才引得一批批优质载体拔地而起,一批批顶尖人才近悦远来,一批批百亿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打造出最强增长极,昂首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