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栖霞区委书记、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戴华杰主持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传达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深改委最新要求,总结去年全区改革工作、部署今年改革任务。区委副书记、改革办主任储纲,区委深改委委员,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有关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会议听取了2022年全区改革工作总体情况和2023年工作要点起草情况汇报,研究了相关改革文件。
戴华杰就做好今年全区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要坚定贯彻改革思维,为发展“谋实招”。要大兴调查研究,瞄准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坚持“大任务”和“小切口”相结合,把改革调研的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招数。要主动探索改革路径,勇担当“抓实事”。要聚焦关键环节、结合工作重点、实施协同推进,探索有力、有效的改革路径,推动改革部署落实到位。要深化运用改革成果,树品牌“见实效”。要重视总结提炼、强化示范试点、培育改革生态,坚持把首创意识、品牌意识融入工作,为全省、全市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栖霞贡献。
改革工作
2022年,全区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深化党委统领。区委深改委充分统筹谋划,系统部署落实每年改革任务,推动将调查研究做到改革一线,有力凝聚改革共识合力,激发基层创新内生动力。
扎实推动改革落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落实各项稳经济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创新驱动,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率先入选“科创江苏”试点区。重点攻坚“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中国(南京)智谷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
切实回应民生诉求。创新思路加大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资源供给,综合医改成效获国家卫健委高度肯定,教育“双减”工作新格局做法获《南京改革》报道,入选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基地,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实,改革惠民温度持续释放。
系统集成打造品牌。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掌上云社区”获评全国30个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之一,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推进做法获省总工会推广,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入选全国试点。
今年,区委深改委立足区情实际,从坚定落实上级部署、紧扣全区重点任务、聚焦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开拓性与延续性四个方面,对全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进一步作出完善,提出了10个方面31项改革任务。
营商环境
会议研究了全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方案聚焦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推动法治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10条23项举措,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强化落实、紧盯考核,确保各级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全国第一张“不见面”营业执照发放地,近年来,栖霞区始终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改革创新中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服务水平,相关经验做法获评2022年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南京市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十佳典型案例。
审批更简。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改革,拓展企业开办“5+N”服务。整合区、街两级“一件事”专窗,完善26个“一件事”办事指南并在全市平台上线,对涉企经营“一件事”进行全链条流程再造。全市首次推出便利店、饮品店等行业“一业一证”准营改革,区、街两级“一业一证”综窗办理全覆盖。
服务更优。组建工作专班落实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开展重大项目精准代办、全周期服务。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指尖办”,区人社局推行社保高频事项网上办,仙林街道梳理推出16个“一分钟”快办服务事项,区税务局建设“不说不”办税服务厅,多部门协同开展企业注销“1+N”服务。
效能更显。坚持以企业群众办事“感受度”为出发点,2022年在全省首推“无感审批”,并持续扩大企业变更“无感审批免申通”范围,推动企业审批事项“只用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迭代升级。进一步健全区级融资平台“栖融E”服务功能,为企业画像精准推送金融产品,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
会议听取了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情况汇报。八卦洲街道外沙村依托“掌上云社区”线上平台和“网格工作站”线下阵地,创建“‘洲尚外婆’新时代外沙,线上线下共议事协商”品牌,成功申报民政部全国试点并通过中期评估。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用好“掌上云社区”在线平台,更好凝聚多元主体,高标准打造协商空间和设施,努力探索具有栖霞特色的基层治理智能化新路径。
自2021年成功申报民政部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以来,八卦洲街道外沙村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持续推进、拓展“洲尚外婆”乡村议事协商团队培育,进一步丰富村级议事协商形式,释放村民自治优势,在促进乡村振兴、引导共同富裕方面不断探索一条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凝聚多元参与力量。通过挖掘乡愁元素、赋能外婆团队,打造了“外婆私房菜”“外婆手作坊”等特色品牌和活动,推动“外婆安全岗”“外婆调解室”等渗透进村级公共事务的议事协商治理中,链接多元资源,形成了“洲尚外婆”以老带新、外沙乡贤由外及里的各级议事协商梯队,成功举办首届乡贤回乡协商日活动。
灵活打造协商阵地。结合“掌上云社区”线上平台和网格工作站线下阵地,外沙村因地制宜,将议事协商从会议室、村委会向田间地头、公共区域延伸,将农户庭院、户外议事亭、外婆湾民宿、游船等均打造成为线下阵地,实现村民想法可表达、问题可上传、愿景可提出。
有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高质量议事协商,外沙村成功打造“外婆湾”民宿,促进了农旅产业融合;落地一系列为民工程,协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成功推动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延伸至外沙村,真正实现了为民协商、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