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吐绿,春光正好。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的农家小院里,整齐的葡萄藤架爬满了碧绿的枝蔓,片片绿叶下已经冒出了果实。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葡萄果,串起了当地村民的乡村振兴梦。
一棵“葡萄藤”,结出甜蜜“富民果”
“春季管护葡萄,需要重点关注肥水管理、植株修剪……”在八卦洲街道中桥村的一户小院内,南京缘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劳模周福安正在嘱咐村民葡萄的管护要点。
2016年,栖霞区以“效益高、品质优”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为支点,发挥劳模作用,支持八卦洲中桥村开展了“一颗葡萄,一个梦想”精准扶贫项目,选取有意愿的11户低收入农户进行试点,利用庭前屋后的空余场地开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由村级全资帮助农户搭建避雨设施大棚,南京缘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葡萄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销售服务。
经过几年的稳步推进,已经有不少项目合作农户家中的葡萄树进入了丰产期。村民刘大爷作为最早一批参与的农户,因身患多种疾病,年纪又大,几乎丧失劳动能力,村委会和合作社提供了全方位的无偿服务。如今院内的葡萄藤已经绿意盈盈,刘大爷笑着说“我已经成为了半个‘专家’,有时候还没等专业人员上门,修剪、浇水的活我自己都会干了。我这两棵葡萄树,一年有600多斤的产量。”依托发展庭院种植葡萄项目,2022年平均为每户带来近5000元的增收,且收益可以持续15年左右。
庭院“方寸地”,变身村民“增收园”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即围绕“家庭”做文章,积极引导村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养殖、种植经济。为了更好发挥“一颗葡萄、一个梦想”项目的作用,促进更多村民增加收入,今年,栖霞区在八卦洲中桥村、龙潭马渡村分别挖掘9户和13户农户,接续开展“一颗葡萄、一个梦想”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搭架、翻土、栽种……越来越多的葡萄树在栖霞的农家小院内生根发芽,不仅成为装扮家中的庭院一景,还给村民带去了可观的收入。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栖霞区计划于2025年建设完成“庭院经济”行政村7个、自然村14个、试点种植农户70户,不断复制“葡萄小院”的成功经验,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小小庭院,大有可为。如今,葡萄种植已经成为栖霞区的一张特色产业“金名片”,村民们的“葡萄梦”正逐步走入现实。未来,栖霞区将继续探索“庭院经济”新路径,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及文化旅游资源,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把“庭院经济”活化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