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产教融合再“上新”!南京市智能制造产 教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5-05-07 15:46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416日,南京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仙林校区举行。会上,由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政府指导,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近百家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协同平台正式成立,将汇聚产教资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市域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板。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戴华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校长何学军,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李永乐,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爱军,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蓝军、党工委副书记尹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魏萍,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易国富出席,南京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会员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

李永乐全面介绍江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情况和推进产教融合成果成效。他指出,南京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要继续发挥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优势,深度对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有效推动联合体建设;联合体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联合体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希望更多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入进来,秉承“开放、合作、共赢”原则,共同推动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蓝军详细介绍南京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智能制造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校地企协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迈入制度化、常态化的崭新阶段。园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搭建“校企人才需求对接”“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平台,推动资源精准匹配;希望学校深耕“育人沃土”,推动“课堂进车间、教授进企业、工匠进校园”,培养更多能创新、懂工艺、精技能的“大国工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希望企业强化“创新主体”责任,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开放更多产线资源、共享技术场景,推动“科研繁花”在经开区结出“产业硕果”,共同擦亮“南京智造”品牌。

谢永华重点介绍学校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联合体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与各单位携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助力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期待联合体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南京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易国富表示,作为联合体牵头发起单位,南京熊猫将切实履行职责,围绕“开放资源,深化产教协同”“推动创新,攻克技术难题”“育才引才,赋能未来发展”“共建生态,深化产教互促共赢”等方面贡献力量,与经开区、学校携手,共同打造“技术创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标杆平台。

现场向南京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授牌。经前期联合体预备会审议通过,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担任理事长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70多家单位担任理事单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南京经开区人社局签署引才工作站合作协议、与南京熊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共建协议、与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产学研合作共建协议、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与南京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现场工程师班”校企共建协议、与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就业合作协议。

南京经开区将依托联合体平台持续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助力将联合体建设成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