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燕子矶长江隧道、地铁1号线北延、地铁7号线北段四大工程同时开通,栖霞迎来了城市发展中历史性的一刻,大交通格局全面展开,区位能级跃升。
城建“大跨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栖霞区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带动、均衡发展,持续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品质和“颜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出的宜居宜业新篇章。
城建“大跨越” 交通体系加快成型
万丈高楼、始于基石,城市基础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物质保证。2022年,栖霞区5大类180个城建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城乡品质和“颜值”持续提升。
在轨道交通方面,地铁1号线北延、地铁7号线北段建成运营,栖霞区轨道交通里程大幅提升。此外,燕子矶长江隧道、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也建成通车,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宁扬城际铁路等项目启动建设,“一横六纵”过江通道体系和“四横三纵”快速路骨架加快成型。2023年,栖霞还将全力保障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新生圩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地铁6号线、宁扬城际等省市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栖霞区在2022年完成44个精细化建管项目,有序实施智谷大道、栖霞大道综合环境整治,完成尧和西路等15条背街小巷治理,打造栖霞老街等2条精品街巷,新增社区公园、游园、“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6处;打造百合、菊花、芦蒿、多肉植物等特色基地3000余亩;燕子矶新城万象天地、体育公园、铂尔曼酒店等地标项目加速建设,栖霞山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周冲水库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据了解,2023年,栖霞区计划提升迈皋桥、马群等老城片区品质,增强仙林新市区、新尧新城等片区功能,加快燕子矶新城、栖霞山旅游度假区、青龙片区、龙潭产业新城等片区建设,打造八卦洲休闲丽岛等。
获得感提升 谱写宜居宜业新篇章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栖霞区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2022年如期完成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9项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加殷实、更高品质的生活。
栖霞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累计筹集就业岗位2.8万个,“降、缓、补”政策惠及企业2.3万家,举办培训会、招聘会120余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01亿元。针对困难群众,除了稳就业之外,栖霞还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超6000万元,为1602名困难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覆盖。
2022年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投入使用,院区占地7万多平方米,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于一体,重点打造心血管病、盆底、创伤及健康管理等多个优势学科和中心,满足了片区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除此之外,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省级社区医院,综合医改成效获国家卫健委高度肯定。
2023年,栖霞还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等三级医院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医院升级。
除此之外,栖霞区乡村“颜值”也持续提升,幸福河湖逐步呈现,栖霞区2022年完成湿地修复、绿化造林等2557亩,新增造林面积全市第一;完成419个长江入河排口整治,建立环八卦洲长江禁渔智慧岸线,在全市率先启动公益护渔岗;建成13条幸福河湖,7个国省考断面、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九乡河河口闸站工程被全市唯一推荐参评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023年,栖霞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栖霞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