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校地联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3月29日下午,“栖霞‘联’动 以‘学’促行”——栖霞区理论学习“校地联学共建”活动顺利举办。
活动现场发布了栖霞区“校地联学共建”实境课堂、揭牌了“校地联学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了“我是冬训主讲人”微宣讲活动,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9位教授与栖霞区9个街道特色宣讲队开展了“一对一”导师结对共建。
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颜一平,栖霞区委副书记储纲,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时昱,栖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文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亚峰,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支部书记戴建新,4所高校教授代表,栖霞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常务负责人,全区各街道、各党(工)委分管领导和“枫语同论”区级理论宣讲团成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校地再携手,放大“乘数效应”
栖霞区是南京市乃至江苏省重要的科教高地,一直以来,栖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驻区高校的服务保障工作,也借助高校智慧资源搭建校地共建平台,推动双方更深层次、更大广度的合作。
通过本次活动,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批“拿得出”的理论宣讲队伍,共同建强一批“推得开”的理论示范阵地,共同树立一批“立得住”的理论特色品牌,充分凸显地方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才、科技优势,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立体式理论格局,掀起全民学习热潮。
合作亮真招,强化“蓄势赋能”
本次发布的“校地联学共建”实境课堂,是在原有9个街道特色实境课堂的基础上,融合4所高校特色亮点,融理于景、寓理于境,以立体式教学、沉浸式体验点亮思想理论之光,帮助全区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充电蓄能”。
下一步,栖霞区还将以“校地联学共建”实习基地为载体,为高校思政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为基层输送理论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共建单位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推动实现学用结合,学以促行。
宣讲更发力,推动“声入人心”
“枫语同论”理论宣讲团作为栖霞区主要宣讲力量,在党员冬训期间,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示要求,用小故事描述大道理,用身边事诠释大理论。
本次活动后,结对共建导师与街道之间,将通过“导师示范讲”“骨干实践讲”“理论大家谈”等方式,围绕提升理论宣讲骨干知识结构、宣讲水平开展一系列合作,一对一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推动理论宣讲“接地气”“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