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由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栖霞区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论坛”在栖霞区国际健康产业联盟基地举办。栖霞区政府副区长卢静,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生物医药团团长纪勇,栖霞区相关部门领导、高校院所专家、马群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近60人参加活动。
厚植沃土,“栖”待蓬勃
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是栖霞区成长性好、发展活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区集聚了930多家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企业,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3家,独角兽、瞪羚企业12家,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7亿元,位于全市前列。同时坐拥仙林大学城一流高校与优势学科资源,具备雄厚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础。
卢静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以活动为契机,以服务为牵引,将吸引更多的专家及企业家探讨前沿技术、分享市场资源、拓展合作空间,为栖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牵线搭桥,“医”朝结果
“汉欣一直有着非常迫切的与高校联合研发的需求与动力,此次与中国药科大学生科院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后续将持续投入,与学校在模型构建、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汉欣医药研发总监介绍说。
除此之外,红杉生物、佰抗生物、金霖生物、先欧生物在会上也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共计签约金额1205万元。
今年以来,栖霞区组织生物医药企业走近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联盟高校,为生物医药企业对接了近50项技术需求,为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链搭建起一条高效、畅通的双向渠道。
政策赋能,“药”有所为
2022年,泽恒医药、申基医药、恒道医药、恩泰医药4家企业分别在高质量仿制药、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及增产增效方面取得突破,此次获得栖霞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专项政策奖励资金250万元。
近年来,为全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栖霞区出台了《关于促进栖霞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财政补助,相继为区内42个生物医药类项目争取各类奖励资金3400万元。
畅所欲言,“药”素云集
论坛上,中国药科大学孙春萌教授、江南大学吴静教授就热点技术成果进行了主题报告;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分别就药品审评思路、科技创新券政策与实操、专利审查要点及快速预审技巧进行分享交流。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理化测试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春辉发起举行了“药品CMC质量管控”圆桌沙龙。
为深化校地融合,栖霞区出台了区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资金等各项政策,精心打造“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为区内校企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专业成果转化服务,今年以来组织“栖智荟”产学研品牌活动30余场,对接高校院所30余家,服务企业近千家,实现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107项。
今后,栖霞区将立足产业基础、人才资源、平台载体、政策保障优势,着力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产学研合作对接为桥梁,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吸引创新要素融合碰撞,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栖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