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政务要闻
栖霞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1-22 09:45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仙林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组部评价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今年11月还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为南京唯一入选单位;从居民聊天议事起步的“掌上云社区”,被评定为由中央网信办、民政部等八个部委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社区治理)特色基地,为该批次全省唯一……

近年来,地处宁镇扬一体化核心区的栖霞,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以改革思维推动治理创新,通过将党建与网格化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也让区域内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个案“盆景”,成为可推广的善治“风景”。

深耕细作 小网格实现大作为

近日,栖霞区栖霞街道南水新村社区网格员收到居民反映,疏港大道路旁的隔离石礅偏离原来位置,阻碍交通的同时也破坏了绿化环境。

得知这一消息,网格员立即前往现场核查,在发现反映属实后,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联合城治委公众委员会、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修整隔离石礅,降低安全隐患”活动。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对原来的隔离石礅进行了修整提升。“网格员下基层,做好老百姓的‘贴心人’。这下我们骑行更安全了!”社区的此次修整,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点赞。

在栖霞,“网格化”已成为全区优化城市基层治理的框架性“基础设施”,该区用“强网格”实现了“优治理”。全区9个街道133个社区(村)被划分为1063个网格,成立了863个网格党小组,入网格党员33671人。通过将党组织向网格一线延伸,党建在矛盾一线加强,党员往民生一线集聚,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党员服务进网入格、到边到底。

此外,栖霞还将辖区内驻街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纳入网格统一管理,建成“同心圆”队伍,切实让基层治理做到“条”里共建、“块”中共治、“圆”内共享。区内以仙林街道最为典型,该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组部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荣获中共中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1项国家级荣誉,更在本月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是南京唯一入选单位。

基层治理有了“更优解”,矛盾化解才能实现“事好办”。为了实现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栖霞区首创了“警格+网格”警网融合管理服务方式,84个警务责任区通过实体网格及1700余个微信群,实现警务与社区治理双向融合,并将人民调解智慧平台嵌入网格,协同各方力量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此外,栖霞还聘任了12名专业律师作为区和街道法律顾问,全区1232名政法网格员下沉社区开展“进网入格”法律服务工作,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彻底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进一步精细化夯实基层治理工作基础。

科技赋能 智慧化凸显高成效

近日,栖霞区再传社会治理好消息。区内历经多轮改革创新的“掌上云社区”平台被评定为由中央网信办、民政部等八个部委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社区治理)特色基地,为该批次全省唯一。

201611月,栖霞区正式启动“掌上云社区”城市治理模式,依托微信系统,通过网格建群、政务机器人“小栖”入群、开发集成应用小程序等方式,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提高政务服务活力。

尧建新村居民王红回忆,自己曾在“掌上云社区”平台发表一则意见,从而推动一件民生实事实施。早前,尧建新村的小区广场中央有一个不锈钢“大圆盘”,然而该圆盘夏天烫、冬天凉,太阳一照还反光刺眼,既不实用也不美观。“不如换成滑滑梯,孩子们还能多个地方玩耍;或者摆点健身器材也不错……”王红的建议一发出,便引来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注。两天后,这个碍眼的圆盘就被拆除,引发居民点赞。

这正是借力科技赋能,用智慧思维提升治理水平的结果。当前,栖霞全区9个街道、133个社区已实现“掌上云社区”全覆盖,共建立1700多个微信群,入群人数超40万,占户籍人口比例超70%

除了“掌上云社区”,还有以“城市大脑为枢、指挥中心为体、网格管理为肢”的区、街道、村(社区)协同联动的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实现了基层治理事项的联动联处,每年处理各类数据超120万条;在全区选取的10个社会治安环境较复杂的社区建设“智慧大脑”指挥平台模块,将智慧治理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以迈皋桥街道兴卫村社区的试点为例,该社区连续七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生、矛盾纠纷零上交、重点人员零上访的治理成效;还有自主开发的“小栖”智能全科社工机器人,能够完成民政保障、公共服务等八类社情民意数据库收集和实时处理,目前已实现5400项智能回复,接入“不见面审批”事项590项,办理线上诉求超12万件……

多年来,栖霞区坚持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将服务窗口、服务机制拓展到PC端和移动端,推动社会治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多元善治 聚合力拓展新格局

如何让基层治理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面对城市基层治理这一难题,栖霞区不断创新“破圈”,有效拓展多元参与治理路径,汇集各方力量“抱团”发展,实现基层治理从“自转”到“公转”,共同构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在尧化街道,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已成为区域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它提倡:年轻时,以志愿服务存“时间”;年老时,花“时间”享志愿服务。据了解,最初,2014年发起的“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1.0版”采用的是手工台账、纸质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2016年开发了2.0版后,便实现了在线管理志愿者及服务对象数据库、时间报表、存入支取情况;2019年起,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进入3.0版,其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并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志愿者可以在线报名注册、申请志愿服务、查询服务时间,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需求方的内容、时间、地域,结合志愿者的年龄、性别、距离等实现精准匹配。据悉,当地已累计吸收7666名志愿者“储户”,累积服务时间超42万小时,提供服务69万余次。

在八卦洲街道,外沙村创新打造了以“‘洲尚外婆’新时代外沙,线上线下共议事协商”为主题的乡村治理品牌,集合了洲内30多名阿婆,为外沙村的公共事务进行服务,涵盖村养老、医疗、民宿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村级协商议事平台。202111月,该乡村治理品牌还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除了激发退休党员、老年志愿者的力量,栖霞区还与“青年志愿者联盟”“社会公益组织”等结合,活跃了众多青年才干,在社区一线开展矛盾调处、志愿服务、政策宣讲、议事协商等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大合唱”。目前,栖霞区内,有于文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共28家,还成立了全省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联盟“栖事宁人”品牌,仅仙林党群服务中心一个点位,就集聚了24家社会组织、56支群众公益服务队和335个高校社团,通过一个又一个联盟的“破圈”,激活了全域治理新力量。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下一步,栖霞区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扩大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探索智慧治理模式,持续完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方式,建立起全天候、协作式服务体系,在解决一个个诉求、办好一件件实事中推动服务型政府履职更高效;强化“资源整合”,探索更完善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建机制,凝聚更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