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栖霞区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拼、闯、保、敢”四个字用劲使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攻坚克难促改革,守牢底线保民生,主动担当敢作为,努力把各项工作往前赶、朝前干,以合作共建、创新驱动、产业拉动、改革联动为抓手,奋力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构筑“硬核支撑”。
强“栖”引力,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栖霞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充分发挥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经开区产业圈“三圈融合”的独特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加快推动校地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先后开展“栖霞区一南京审计大学”校地联建活动、二十所名校校友“栖”聚高新招商交流大会,搭建校地创新合作平台;统筹实施“紫金山英才”等重点人才工程,新吸引集聚各级各类人才139人;充分调动区域创新资源优势,打造“栖”心人才服务品牌,围绕高校青年人才、战略科技人才等群体精准施策。未来,栖霞区也将力争做到与企业、高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实现人才与栖霞区的“双向奔赴”。
梯度培育,强化高质量发展“企业支撑”。近年来,栖霞坚持“梯度培育”,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强化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让企业每进阶一个梯度,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上都能有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1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提质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交通支撑”。栖霞区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稳步推进省市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新生圩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地铁6号线等项目有序推进,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宁扬城际、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栖霞区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深化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全年共建设农村公路29公里,整治隐患路段65公里;栖霞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抓好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聚焦源头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