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资讯 > 政务要闻
栖霞:产业热土进击宜居高地
发布时间:2024-01-22 14:35 浏览次数: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视力保护色: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双向开放的东大门、治理创新的排头兵,南京市栖霞区正步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攻坚突破期。从交通区位优势上看,通江达海的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从发展动能的积蓄上看,创新链产业链深融其势已成;从区域协同的力度上看,行政区、经开区和大学城三区美美与共催生无限潜能。

产城并兴,工业强区行稳致远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压舱石,栖霞区承压攀升,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预计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5亿元、增长4.7%

以产业之进,构筑经济之稳。2023年,栖霞区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稳增长,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升级产业质态,栖霞区推动石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一组数字可以折射栖霞之的澎湃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增幅均超15%,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13亿元。中国南京智谷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450家,核心产业收入85亿元,产业规模、集聚程度位居全市前列。

由产兴城,产城互促。过去这一年,栖霞不断提升的城市功能,支撑起了产业发展的韧性。从数据上看,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领域活力涌现,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1.7%、增速全市第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49.1%

更多的人选择栖霞,筑就了栖霞流量之红。打造栖霞古镇等101处特色消费场景,引进62家品牌首店,全球首个地中海俱乐部城市度假村、全国体量最大的万象汇商业体开业运营,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35家,预计限上销售额完成1198亿元。2023年栖霞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3%、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栖霞。LG集团、金鹰集团等持续扩大区内投资,吉宝集团将大健康产业首个项目落子栖霞。该区建立保税联动机制,南京首个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试点项目正式运营,阿塞拜疆国家品牌馆签约落户,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71列、增长19%,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盘点过去一年,支撑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是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快签约、快建设、快投产。该区实施省、市、区重大项目116个,完成投资263亿元,燕子矶老镇、牧镭激光等45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LG 新能源圆柱型电池四期一阶段、华电科技园、泰康之家苏园养老社区等42个项目顺利竣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6个、签约投资总额953亿元。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栖霞区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的一年,栖霞区正紧盯头部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企,招引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引领性项目。专班推进51个省、市重大项目,确保京东方产线数字化变革等17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盛恒达产业园、晶升能源设备等一批项目按期竣工。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商圈建设和提档升级,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推动德基羊山风情街开业运营,打造仙林中高端综合性商业功能区、燕子矶一站式消费集聚区。深化农文旅融合,拓展文化休闲、游乐消费、乡村旅游新场景,办好四季栖霞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区协同,科创森林根深叶茂

112日,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大会举行。校地共建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揭牌,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与高校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现场有近200家企业代表与高校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对接。

大学正成为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物。仙林大学城坐拥12所高校,集聚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超200个,国家、省市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近3000名。

发掘资源富矿,栖霞区深耕高校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完善企业需求、高校成果双向推送机制。栖霞区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过去一年,该区协助南大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等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新认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24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6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0亿元、增长19.7%

根植科创沃土,一批创新主体集聚壮大,栖霞区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2500家,增幅高达22.9%

布局新一轮发展,栖霞区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创空间布局,激活科教资源优势,在全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中争当先锋。

放眼区域竞合,聚焦向内挖潜、实现资源整合,正不断做深做实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这篇大文章。栖霞区提出,要全面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推动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高效协同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有序承接经开区、大学城逐步剥离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整合区域产业要素、资源禀赋,一体推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不断提升栖霞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融合正释放无限潜能。充分释放仙林大学城科创活力,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栖霞区正争取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栖霞,高效运营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开展校企联合创新行动,推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和联合攻关。推进高新园区、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等载体高质量发展,提升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初步产业化能力,让高科技园区成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与此同时,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新的一年,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00 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创新产业矩阵。

枢纽聚能,城市门户外联内畅

去年1214日,随着龙潭长江大桥首节段钢箱梁吊装作业的顺利完成,这一重点工程全面进入钢箱梁吊装施工的新阶段。从昔日宁镇扬一体化的桥头堡,到如今城市东望、通江达海的门户枢纽,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的强势推进,让栖霞从偏居城郊一隅变身城市发展热土前沿。

近几年来,栖霞区一直是南京城建投资的强势板块。过去一年,栖霞按序推进5大类132个城建项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路网加快建设,龙潭长江大桥、新生圩长江大桥等一批骨干路网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地铁6号线轨道区间全线贯通,宁芜铁路改造、宁扬城际项目开工建设,晓庄互通立交开放通行,燕霞路全线通车,文枢西路西延跨区断头路正式打通,外联内畅的城市路网加速构建。

去年1112日,3万名全马选手从奥体中心东门开跑,奔赴位于燕子矶滨江公园的比赛终点。选手领略一路风景的背后,是栖霞沿江治理、城市焕新的扎实成果——在高歌猛进的城市拓界开发中,让美丽栖霞底色更加鲜明。

日前,南京滨江明珠——幕燕滨江生态修复入选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幕燕滨江风貌区转型发展被省委、南京市委常委会列为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燕子矶滨江区域首次被列入南京马拉松终点赛段。过去一年,栖霞区统筹推进治岸”“治渔完成河湖整治12项,打造幸福河湖9条,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23万亩,绿化造林1354亩。

在这片火红的发展热土上,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栖霞区全面落实双碳发展战略,推广建设光伏发电项目86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3家,金陵石化坚持绿色低碳和转型创新相关做法入选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荣获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内河港口。

新一年,栖霞将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城建投入,高标准建设燕子矶新城、栖霞山片区,打造城北滨江新中心、城东文旅新亮点。开工、续建35个省、市重点城建项目,做好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地铁6号线、宁扬城际等重大项目保障,推进燕恒路、五一河路等工程建设。交通赋能,正实现板块价值的加速变现。该区提出,要加快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促进港口功能、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度衔接,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栖霞区正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下一步将推动幕燕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滨江公园、八卦洲环岛湿地自然景观带串珠成链,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民生提标,宜居高地枝叶关情

去年1219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学楼旁的五色花育儿园挂上了新牌子——南京市栖霞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这是该区破解托育难,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最新举措。努力给最柔软的人群提供最安全的照护。该区已建成普惠托育机构11家,实现街道普惠托育全覆盖,一系列创新做法被市卫健委在南京推广。

这是栖霞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构筑全龄友好城市,实现民生优质普惠。过去一年,该区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建成全省首家数字化零工市场,马群残疾人之家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工坊示范点。城镇新增就业近2.2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550人,发放就业补贴近1.1亿元。全省首个中医老年康养社区服务基地落户西岗,未成年人工作站点实现街道全覆盖。

对于市民而言,家门口的名校名医,就是民生幸福的最好写照。过去一年,聚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该区建成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投入使用3所。23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复审,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占比达92.57%。与金陵中学、南京九中、北京东路小学等名校深化合作,将优质教育资源向龙潭、八卦洲等远郊地区延伸。推动健康栖霞步履稳健,该区开工建设燕子矶新城医院,与省中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国家卫健委在栖霞区召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迈皋桥社区医院制定的《慢病管理服务规范》被列入省地方标准。

新一年,聚焦民生七有,栖霞区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群众高品质生活。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远郊学校与名校合作共建,争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启用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争创江苏省健康区。持续深化栖彩守护重点困难老人探访服务,加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对一老一幼人群的关爱保障。

持之以恒抓项目、兴产业、保民生、优治理,让的基础不断巩固,的态势持续加强、的动能加速成长。栖霞区提出,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不断深化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协同发展,切实肩负好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中稳步前行。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