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栖霞区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水四定原则,通过积极开展节水诊断,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不断夯实辖区节水的社会基础,用水效率稳步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蔚然成风。
节水技改工作“多点开花”,绿色发展“有标杆”。一直以来,栖霞区自觉把节水技改工作贯穿于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全链条,不仅邀请专家讲解国家、省、市最新政策以及节水技术改造途径和方式,还通过创新技术与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全区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双赢。2024年,栖霞区内多家单位开展的节水技改项目被评为市级节水技改项目,为栖霞区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雨水“包袱”变“解渴财富”,“海绵校园”会“呼吸”。南京市金陵小学和园校区依托地势优势,创新设计雨水回收循环系统,通过增设引流管道,有效去除杂质和污染物,将雨水“包袱”转化为校园“解渴财富”,同时,这些收集的雨水还会被专门的管道系统输送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为绿植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让内涝积水这一校园“顽疾”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南京市金陵小学和园校区节水技改项目成功入选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年回收雨水约3500吨,节约水费近1.37万元,接待省内外30余所学校参观学习,推动了教育领域节水技术标准化。
用水“大户”变节水能手,企业拧紧“水龙头”。为进一步推广、分享节水技改经验,栖霞区根据不同企业用水水质要求进行“把脉问诊”,提供多元化水源供给方案,帮助辖区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新水取用量。在栖霞区节水技改工作开展过程中,辖区各家企业也勇挑重担,以科技创新和关键节水技术攻关为引领,不断推进企业内部用水结构性改善,成为节水行动的“主力军”。
从校园到企业,从雨水回收到工业循环,每一项举措在做活“水文章”的同时,也展现了许多高科技,彰显了栖霞区节约用水、绿色发展的决心。未来,栖霞区将继续紧握“技改”之笔,“节”尽所能走出一条特色的节水之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