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街道:以共建共治解锁基层治理难题
2024-09-12

基层治理面大量广,如何做细做实,离不开系统化推进、多元化凝聚、精准化破解。燕子矶街道紧扣共建共治这一“核心”,全面深化“幕燕行知”特色治理品牌,聚焦基层痛点,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大作为,激发多元主体凝聚合力,以扎实的治理成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探索打造城市基层治理的“燕子矶样板”。

知行合一 共创善治“新局面”

燕子矶街道立足于“知行合一”有效转化,在“幕燕行知”实境教育路线的基础上,整合辖区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地理、历史、文化优势,高效利用燕子矶周边学校、产业、文旅等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有亮点可说、有做法可学、有实践可看、有经验可推的4条“幕燕行知”子路线。以传承奋斗精神,激发行动自觉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线;以展现基层治理新经验,民生保障“心温度”的民生温情线;聚焦产业强街,助力企业发展地区腾飞的发展活力线;全方位呈现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燕子矶新城画卷的绿色蝶变线。

街道依托4条子路线形成润心铸魂的实境课堂,实现资源、人才和经验等有机整合、统筹利用、共同分享,推动基层治理“单打独斗”向“协同善治”转变。

聚焦实务扩大共建“朋友圈”

进一步发挥联盟单位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协同治理走向深入,燕子矶街道聚焦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志愿服务等任务,有效联结机关部门、民营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多家成员单位与社区结对“4+1”共建机制,构建“政企金、产学研”共同体。

街道南化新村社区联合栖霞区司法局打造了首批市“一社区一案例”重点项目——“解忧杂货铺”,以“小阵地”构建和谐“大社区”。该杂货铺开设“解压派对”“解忧小课堂”,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志愿服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商议解决涉及辖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而这也只是街道联建共建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其中一角。

近年来,随着街道联建共建队伍的壮大,一个又一个鲜活实践不断充实“幕燕行知”品牌内涵,不断提升“同城共筑”效能,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燕子矶答卷”。

读懂需求构建共享“新模式”

燕子矶街道突破基层治理服务的局限性,以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打造了“幕燕行知共享课堂”。该课堂联动不同主体、涵盖7个领域,通过联盟单位包干认领,轮值开展学习、实践课堂,形成共建单位资源库和结对部门功能网,释放联建“乘数”效应,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化治理新模式。

沙盘、墙绘、照片……走进“南化印迹”三层综合楼,可以看到以不同形式展出的南化新村社区过去的企业历史、党的建设、优良作风、科技产品、精神面貌等成就。为了精准匹配专业课程和群众诉求,燕子矶街道打造了承接“幕燕行知共享课堂”的“南化印迹”为民办实事项目。此项目常态化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集文化、教育、历史展示、人民阅读、文艺演出为一体。通过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聚人气、聚人心让每个人都成为主人翁,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