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街道夯实基层治理,绘就民生画卷
2024-11-28

近年来,燕子矶街道通过“联建共建、充电赋能、居民自治”激发多元主体凝聚合力,以扎实的治理成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探索打造城市基层治理的燕子矶样板。

凝聚多元主体,扩大共建“朋友圈”

持续推进“双结对、双促进”,深化同城共筑效能。与市数据局机关党委开展“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擦亮数字建设民生底色”共建项目,设置民生诉求基层观察点,持续完善“一网统管”综合管理平台。与南京审计大学数据与统计科学学院党委共建,加强数据化分析、信息化服务合作。联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推动健康义诊等中医药服务走进小区、服务群众……通过共建“朋友圈”与机关部门、民营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结对,构建“政企金、产学研”共同体,发挥联盟单位资源优势,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南化新村社区联合栖霞区检察院打造“解忧杂货铺”,开设“解压派对”“解忧小课堂”,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就业指导等服务,协商解决涉及辖区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电瓷新村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试点,开展社区楼栋自治项目,累计收集意见建议41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6件。不同领域工作开始破圈融合、互联互补互动,进一步放大集聚效应,推动协同治理走向深入。

共育幕燕课堂,壮大共享“服务圈”

为了打好“组织、资源、服务”基层治理三张牌,燕子矶街道联结7家合作单位,充分利用“幕燕行知”实境教育子路线点位,通过联盟单位包干认领,轮值组办学习课堂和实践课堂,精准匹配群众诉求提供14节专业课程,推动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变身为“幕燕行知共享课堂”,让“服务圈”服务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共享课堂”已在南化新村社区、燕语庭党群微家、燕起江潮党群人才行知中心等服务点位开课,以群众喜爱度为导向,计划增设更多不同种类的新课程,同时也将探索常态化开课新模式,形成共建单位资源库和结对部门功能网,持续践行“知行合一”这一幕燕内涵,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引领群众自治,共促民生“幸福圈”

基层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为充分调动辖区内的各类资源,街道积极挖掘具备技能特长、具有服务热情的“燕子矶热心人”,自招募令发布以来,已有96名党员群众组成“燕子矶热心人”,他们穿上红马甲走街串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热心人”帮普通人,普通人变“热心人”。属地物业公司也是其中一份子,“睦邻里”物业便民服务站点把针头线脑、小修小补、日常必需、应急维修等生活需求都解决在小区里,截至目前已为82幢5000余居民提供服务,释放服务居民“大能量”。“燕子矶热心人”奋斗在各行各业,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奉献,将社区居民真正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今年7月,街道举办首届“燕子矶热心人”颁奖仪式,通过分享热心人事迹、选树先锋示范,推动榜样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更多人起而行之,集思广益共商优化基层治理“解题方案”,为燕子矶居民高水平生活贡献力量。

基层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接下来,燕子矶街道将继续广泛共建“铺路”,推动资源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整合,把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