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升腾的烟火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小吃店氤氲的热气……个体工商户是参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紧密联系着千家万户。迈皋桥街道坚持“服务有温度、治理有精度”,聚焦沿街小店需求,用“绣花功夫”织就服务网、以“双向奔赴”激发共治力,让辖区商铺从“被管理者、被服务者”变身为“合伙人”。
管理变服务 定制服务织就“暖心网”
“现如今,城管队员已经成了我们的‘小店顾问’!”在华电路经营餐饮门面的陈老板笑着说起变化。沿街商铺作为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彰显出辖区的活力与繁荣。然而,商铺的经营中涉及城市管理的种种细节,直接影响着商铺的日常运营。“我是新租的门面换店招,办证流程需要几天?门头需要做亮化,需要什么手续和材料?”来南京创业的“95后”店主在电建路上新开了一家山田老鸡汤,他来到社区,碰上了同是“95后”的城管队员小周。小周为店主详细讲解了证照办理和装修规范事宜,还化身“美学顾问”,为这位“95后”的创业青年提供“一店一策”设计建议,既说要求又出主意,确保新的店招和装修既符合安全规范,又满足店家的个性化需求。
迈皋桥街道将群众诉求、商户经营和城市治理融为一体,多方主体紧密协作,这种“管理+服务”的成功实践,让“规范经营有尺度,个性服务显温度”。
服务架虹桥 精准滴灌润泽“创业田”
在支持“小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落实精准扶持,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十分关键。迈皋桥街道打造“营商专员一对多精准帮扶个体商户、街边小店”工作机制,实现近240家店铺100%全覆盖,既保障了民生,又让“小店经济”向阳而生,旺盛了人间烟火气。
“电商对我们这种实体茶叶店的冲击不小。”为应对客户群体的变化,位于华电路的胡老板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但面临着现金流转不畅等问题。“老客户基本一季度或者一年一次性结账,我的现金流就容易吃紧,手头上有不少资金还未回笼。”在一次走访中,街道营商专员了解到胡老板近期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协助他在江苏小微企业融资一网通平台进行贷款申请,缓解了他的资金周转难题。
除资金需要外,不少“沿街小店”对涉及交易方面的法律问题也提出了需求。街道营商专员在走访中搜集需求,联合泰和泰(南京)律师事务所设立“周四法律咨询日”解决交易纠纷。为符合条件的“沿街小店”店员办理居住证明、异地就医备案等“微服务”,并确保做到当日办结。今年以来,街道营商专员累计为百余家商铺提供“零跑腿”办理,用“政策及时雨”浇灌“小微经济田”,让城市“毛细血管”焕发蓬勃生机。
善治生春意 双向奔赴共绘“同心圆”
当贴心服务转化为治理能量,“沿街小店”群体展现出了独有的“反哺力”。南京颐和老年康复护理中心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每年春、秋两个季节进小区,开展义诊服务。胡氏烧鸡公的胡老板还主动呼吁朋友将影视文化公司签约地落在了长营社区。美发店小刘累计义剪超300人次。“从前觉得开店只是做生意,现在发现我们这种手艺人也能成为这一片儿的‘代言人’,现在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也认识我呢。”理发师小刘道出“小店志愿者”的心声。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互动,让20余家商户结成“爱心联盟”,受助餐饮店连续5年参与“慈善一日捐”,基层治理的同心圆越绘越广。
“沿街小店”是城市经济“毛细血管”,更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从“单向管理”到“双向奔赴”,迈皋桥街道用有温度的服务唤醒商户主人翁意识,让“陌邻”变“睦邻”。未来,这片充满活力的营商沃土,将继续书写更多“以心换新”的治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