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街道坚持分层分类、资源赋能、居民自治的理念,以南化新村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商品房小区治理新路径,每月在商品房小区内轮流开展“燕子集”系列活动,以集市形式“设摊开市”,串联烟火气息和邻里温情,吸引新居民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增强地缘关系黏性,推动商品房小区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群燕”聚力:资源下沉,服务到家
商品房小区治理不能仅靠“单打独斗”,街道以融合服务解“增量”之忧,扩充“幕燕行知 共享课堂”蓄水池,整合机关部门、驻地企业、高校等资源力量下沉小区,把服务延伸到居民身边。区检察院、团区委、街道劳保所、残联、南京特教学院、卫校等多方主体认领摊位,嵌入普法宣传、医疗义诊、政策解读、音乐绘画、非遗手工等多元场景,为“燕子集”提供全方位支撑。企业摊位化身“生活提案官”,用创意与温度,为市集注入多元活力。凤凰书店旧书展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阅读需求;燕知汇无人机科普与模型展示,点燃青少年飞翔梦想,激发科技创造力;燕子坞、林深见鹿等本土品牌带来咖啡茶饮、健康轻食、文创好物;驻唱乐队现场弹唱,温柔旋律奏响春日华章……小区“烟火气”点亮居民“小幸福”,商品房新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升,同时融合多元业态,为驻地企业搭建起宣传推广的平台。
“雏燕”成长:居民自治,共建家园
从“陌生人社区”到“幸福共同体”,居民参与是根本路径。“燕子集”不仅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一场场服务活动,更成为培育居民自治能力的孵化器。在这里,每一场活动都是邻里相识的契机,通过“跳蚤市场换新”,业主变身小摊主,陶瓷摆件、潮流玩具等闲置好物上架,让旧物在流转中延续故事,邻里在互动中拉近距离;通过“志愿服务队”,凝聚小区居民力量,小区“热心人”提供免费理发、烹制美食,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小区治理离不开物业管理的服务赋能,物业公司贴心提供现场设备和儿童零食,用细节传递家的温度。“燕子集”以集市凝聚资源,从“一次性活动”到“长效服务链”,成为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小区居民互联互动的纽带,让更多“燕子”在小区筑巢,让更多新居民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与归属,主动参与治理、靠前服务转化,激活商品房小区治理“内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