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建设及能力提升指南要求,尧化街道充分融合“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打造辖区应消一体化工作站,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响应”,打通基层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安全治理能力水平。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工作站按照“一室六队”机构设置,整合公安、消防、物管、城管、安监等部门力量,选好一个站长,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担任站长,分管安全生产,统筹综合执法和一体化工作站运行,设置一正五副领导班子、建强了一支队伍(一室六队)、创设完善了一套制度。将城管队伍融入,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作为副站长人选之一,协调各片区城管组参与整治重点工作,接受站长的工作调度和月度质效评价。创新融入住宅消防安全管理,落实重点时段、重大假日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织密基层安全防护网。
二是夯实要素保障。不断完善一体化站的建设,按照一类站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配齐执法车辆、电动自行车、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一体机、大疆无人机,执法人员制式服装全部配备到位。落实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尧化街道应消一体化工作站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整改闭环制度、安全生产警示提示制度、安全生产约谈办法、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事项督办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办法、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装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 建立并定期更新完善了一体化工作站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分类分级监管职责清单,推动监管对象全覆盖或明确监管职责;按要求制定执法检查计划并向上级报备,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执法计划。建立了业务学习、执法自查、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执法事项。
三是紧扣重点工作。每月完成了红、橙、黄风险等级社会面小型场所单位的巡查检查,每季度完成了蓝色风险等级社会面小型场所单位的巡查检查。推动辖内九小场所全部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张贴消防安全指示牌,社会面小场所开展“一戴三关三查两报备”。开展常态化培训,落实消防安全员“五会、六必须”和“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七严禁”工作要求。聘请安全生产专家,检查企业单位,下发指导性文件、安全生产警示提示函,全力推动隐患动态清零。“应消一体”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转变,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