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化街道聚焦辖区住宅小区的治理难点,以应消一体化工作站与物业融合为创新突破口,全域联动、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小区物业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构建全域治理联动体系
1.创新机制破解协同难题。成立街道一体化工作站,建立 “三会三队” 闭环体系,通过每周物业与工作站碰头会,通报安全巡查情况、梳理即时性问题、明确短期整改责任;每月联席会,协调跨部门难题,每季会商重大隐患解决方案以及机制运行中的系统性问题。同时,抓好三支队伍 “应急、消防、公安” 专业队伍落实职责分工,协调资源,联动查处;“物业检查队” 落实巡查、报告、协助职责;“综合执法片区队”,落实执法进小区,物业企业对小区内违反消防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取证,通过拍照、录像固定证据上报至街道一体化工作站,由执法力量进小区推进案件执行。形成 “发现—上报—处置—反馈” 的全链条管理。
2.分类试点强化示范效应。针对不同类型小区特点,精准施策,打造示范样板。在保障房小区熙景和苑,完成地下电动车充电区防火分隔改造,组建由物业经理、楼栋长等人员组成的24小时小区消防快速处置队,推广适当降低地下充电场所和住宅周边非机动车充电设备功率,引导外卖、快递等大容量电动车至小区外充电的做法,进一步减少小区内电动车充电隐患。在商品房小区紫尧星院,推进常开式防火门智能改造,实现日常通行便利与火灾自动关闭功能兼顾,以点带面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能力。
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1.狠抓物业履行责任。强化联动执法。推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制度落实落地,推进城管片区队执法进小区,打通处置居民小区违法违规问题 “最后一公里”,压实物业服务企业职责,进一步督促物业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规范服务。利用区物业红黑榜形式表扬先进、督促整改。对履约不到位的物业企业指导成立自治组织依法解聘。
2.规范公共收益与设施管理。在公共收益管理方面,督促物业依法依规进行公示,通过居民线索,定期查实小区公摊电费分配情况,推动小区将公共收益依法用于消防管道等公共设施维修;在设施更新改造方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在规范资金使用流程方面,与物业企业开展专门培训,保障小区维修资金合规申报。
3.畅通群众诉求处置渠道。通过12345热线、邮箱等受理诉求,建立“热点小区台账”,对投诉量较大的小区,指导成立业委会,共同监督物业企业履职。
三是锚定长效治理目标
1.强化自治组织支撑。推动保障房小区物管会换届以及商品房小区业委会筹备工作,通过“业主决策+物业执行+工作站监督” 模式,解决停车管理、垃圾清运等民生问题,居民参与度显著提升。
2.完善考察激励机制。积极推荐区物业“红榜” 企业;作为区应消一体化试点街道,运用智能程序及应用平台管理小区每日巡检情况及履约情况,进行系统评分,促进物业企业比学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