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初心如磐。燕子矶街道一直以来聚焦筑牢基层平安防线,积极开展平安志愿者队伍组建、培训、实战等活动,在基层治理中,燕子矶街道用坚守绘就出群众幸福生活的画卷。
回顾过往:十年深耕绘就平安底色
十年来,燕子矶平安志愿者队伍从2014年协会成立时的106人,壮大至今日的8240人,增长近80倍,织就了一张“从街头巷尾生长出来”的群防群治精密网络。同时,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从76% 跃升至99%,万人发案率下降超60%,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环境持续改善,昔日的“化工重镇”已精彩蝶变为令人安心的“平安新城”。
燕子矶街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居民的“痛点”精准转化为志愿服务的“焦点”,孵化了“志愿凌晨巡”“幕燕守望岗”“祥和热心人”“解忧杂货铺”“法律零距离”等一系列立得住、叫得响的服务品牌,形成显著的示范效应。近年来,服务内涵持续拓展,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推动“志愿+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单一治安守护向全域民生服务的格局之变。
初心闪耀:以先进典型诠释志愿精神
为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志愿队伍进一步壮大,燕子矶街道注重挖掘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行动诠释“志愿精神”。
一是突出价值引领,激发内生动力,破解“为何坚持”的难题。南京市最美平安志愿者康宁自身行动不便,却十年如一日坚守“志愿凌晨巡”岗位,展现了志愿服务最纯粹的内驱力。同时,其妻子与其共同参与,不仅解决家庭支持问题,更将个人奉献升华为家庭传承,极大地增强了志愿者的归属感。
二是创新组织模式,盘活社区资源,破解“如何聚力”的难题。南京市最佳平安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曹秋荣在工作中探索出一套高效的组织动员方法,其核心在于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能人档案”,发掘社区律师、医生等特色资源,组建各类“帮帮团”,有效盘活社区内部资源,凝聚个人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光荣氛围,破解“如何动员”的难题。南京市最优平安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者余桂芳用实践证明,有效动员的关键在于“让奉献被看见、让付出有价值”。她积极推动解决安装监控、完善充电桩等民生实事,并通过建立即时互动微信群、传唱志愿歌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志愿工作更加可视化,在社区营造“我志愿、我光荣”的浓厚氛围,形成正向激励。
展望未来:让志愿之光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贵在坚持,成在创新。从开设“宁小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帮助,使志愿服务真正惠及民众,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到组织开展“学法·普法”进高校活动,为大学生和青少年群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共同进步,燕子矶街道不断推进志愿活动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燕子矶志愿服务的生命力,源于对地域人文的深刻理解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街道始终将平安志愿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不断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注入新内涵。
燕子矶街道的经验证明,志愿服务的核心生命力在于真实的需求回应、有效的组织动员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只有让志愿者有获得感、幸福感,志愿精神才能薪火相传。
下一步,燕子矶将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拓宽服务领域,继续擦亮“幕燕守望”品牌,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注入活力,书写平安大美燕子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