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仙林:打造“网格连心”的幸福街道
2021-09-23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位于南京东部副城,是仙林大学城核心区,面积32.67平方公里,拥有12所高校,35个小区,人口23万人。

2010年6月,仙林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探索创建了“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社会管理“仙林模式”。街道将辖区作为一张社会管理网,以社区为单位,以小区、驻街单位等为基本单元,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和1786个三级网格,覆盖所有管理对象。街道所有工作人员全部进网格,每人都有一块“责任田”,每个人都是“信访员”,第一时间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一是网格每日巡访。一方面,街道要求网格负责人下沉到网格,每日在网格内至少巡查两次,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隐患。另一方面,构建“1+10+N”信息化管理体系,设立若干个社情民意服务站,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反映情况、提出诉求、获得解决、得到回复。二是常态“四万走访”。街道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连万家心”四万走访工作,走访慰问居民及驻街单位,了解群众需求,征求意见建议,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一户一档”,制作便民联系卡方便每户居民、每个单位联系,使街道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家庭,在服务中发现矛盾问题,强化风险应对。三是联席会议问访。街道充分发挥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志愿队伍等社会力量作用,定期召开各方参加的网格联席会议,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网格工作联动。四是三长五员询访。在各个小区和驻街单位共推选出7000多名热心社区事务、社会公益事业的居民群众为网格长、楼栋长、党小组长、宣传员、治安员、卫生员、物管员、文体员,通过这支庞大的队伍,进网格、进楼栋、进单位,在居民身边收集居民、单位意见建议,查找矛盾隐患、协助矛盾化解。目前街道98%的信访信息都来自网格,实现了信息提前掌握、锚段超前化解。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街道管理划分网格,党员干部沉到群众中去,工作人员走访社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充分发挥居民志愿者的作用,组建数十支队伍,鼓励和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小区、商业街区、工地、河道等一线管理和建设……经过9年多的工作,仙林街道形成了“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仙林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1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政策解读:漫话图说|南京仙林:打造“网格连心”的幸福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