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尧化街道坚持将基层治理集成改革的成功经验、高效模式加以固化并持续改进、复制推广,前瞻探索出一条从“先行先试”到“有效覆盖”的治理体系“标准化+”路径。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省标准化试点1个、省民政示范2个、市地方标准立项1个,2个创新项目制定了多项内部标准,形成立体式基层治理标准体系。
尊重基层首创,汇聚“标准化”智力
街道将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引入全科政务、综合执法、 居家养老、时间银行、垃圾分类等改革试点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以全科政务改革为例,尧化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对所有管理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了工作程序、流程规范一致,每个事项的政策依据、受理条件、 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结期限等均实现“一标准一手册”。还通过自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编制标准修订计划,逐步完善和健全标准体系。
2020年,尧化街道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协助栖霞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对照2015年以来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完成《乡镇全科政务服务规范》的修订和评审。标准化“全科政务”模式的实施,使服务效率大幅度提升,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居民办事时间节约率达84%,工作效率平均提升率达77%,限时办结率、综合满意度均达100%。
重视高位统筹,保持“标准化”定力
自集成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尧化街道按照党工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顶层设计,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率先成立街道级党委改革办,召开书记办公会、党政办公会,定期专题听取改革工作进展,研究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推进改革工作持续深入。
街道围绕实施“三带头、三提升”主题活动,将集成改革项目、社区创新工作、宜居街区建设等150多项重点事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带头促发展、带头解难题“三带头”的奋斗目标。
街道领导统筹指挥,街道、社区协同联动,不断将尧化街道基层集成改革标准化工作推向更深层次。与此同时,标准化收获的实际成效也在“反哺”街道党委政府的基层治理工作实践。
鼓励多元参与,形成“标准化”合力
在垃圾分类、居家养老服务、熟人社区、时间银行等集成改革项目的标准化工作中,尧化街道均广泛发动居民群众、高校院所、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凝聚起标准制定的“最强大脑”。
起草环节,街道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原则,组织街道科室、专业机构和一线服务人员共同参与,起草总结本职岗位工作规范、形成标准草案;经多轮集体讨论修改后,方可定稿形成标准并发布。
申报阶段,街道邀请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专家、高校教授、 社会组织以及社区负责人,对标准化文件提出修改意见。对已建立的标准体系,街道会不定期征求社会组织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并在试运行后持续完善。
加强数字赋能,增进“标准化”动力
近年,数字技术助力下,“尧化标准”工作不断推深做实,各项试点加速铺开。标准制定方面,线上居民借助覆盖尧化街道13个社区的“掌上云社区”交流平台等数字渠道建言献策,线下在民情议事会、民生项目调研充分吸纳群众意见,让标准制定的受众更广、建议也更为精准。执行落实方面,引入智能治理,逐步打通条口数据壁垒,建成全域指挥中心,将服务标准嵌入数字系统,居民反映、部门流转、上级下派、领导关注的问题第一时间得以扭转处理,群众满意度快速上升。